本书尝试追索明末清初第一代天主教徒奉教的因缘、心态与历程,并析究他们如何运用其人际网络以扩张西学、西教的影响力,以及在面对异文明碰撞所产生的揉合与冲突时究竟如何自处。至于书名,乃以两头蛇作为譬喻,来形容这些夹在中西两大传统之间“首鼠两端”的奉教人士。又因天主教的入华只是近代欧洲海权扩张中的一支插曲,故书中亦努力将触角延
《周易姚氏学》,清代学者姚配中撰。其注释《周易》,先选取李鼎祚《周易集解》所载汉易诸家之说,称为“注”;之后加以发挥阐释,称为“案”;其间有大量夹注,以申己意所自出,补《集解》之不详,从中可以看出,姚氏解《易》的主要特点是以汉儒郑玄为主,郑学未备者,则取荀爽、虞翻诸家以补之,由卦象以求义理,一洗附会穿凿之陋。另收录了姚
孔子及《论语》研究大都偏学理化,以各类现代概念或学术思想作为工具,展开复杂分析。与之不同,本书就是单纯再现孔子的教师生涯,细致考察孔子三十岁辞去基层行政职务以来,如何通过学习、备课、上课及日常言传身教,努力做好教师与教育工作,追溯孔子不同阶段的处境、行动与喜怒哀乐,揭示他在各种失败乃至致命打击中,如何逐渐成为举世公认的
《冯契论金岳霖》旨在深入探讨冯契对金岳霖哲学思想的解读与评价,以纪念冯契诞辰110周年与金岳霖诞辰130周年,同时为学术界提供对金岳霖哲学思想的冯契视角和深刻理解。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1、“金岳霖《知识论》讲课提纲”与“金岳霖《论道》讲演录”,这部分内容集中展现了冯契对金岳霖在知识论领域的深入分析和讲解。2、“以经验之
做成一件有价值的事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成长的根本是做成事情、创造价值做到,是最高等级的成长。一个人最终的成长也是通过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来实现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虽然内心强烈希望变好,行动上也非常努力,却始终无法做成事情,这背后的原因通常是缺少价值意识、输出意识、创造意识、作品意识、利他意识…
本书以女性成长和育儿为主题,作者苏小懒通过自己和身边朋友的故事,展现女性在家庭和生活困境中勇敢突破、实现自我成长的心路历程。对于许多女性而言,成为妈妈后,生活便开启了充满挑战的旅程。育儿过程中,时刻担心孩子的健康与安全;夫妻关系因育儿理念分歧、经济压力等变得紧张;身材走样影响着身为女性的自信;当上全职妈妈,在家庭中渐渐
模糊的丧失概念开创之作,帮助人们应对变故、失去与未解决的伤痛。 妈妈患了阿尔茨海默病,已经不认识我了,我还有必要来看她吗?孩子长大离开家之后,家好像就散了。他回家就打游戏,我觉得他虽然人在家里,心却不在。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一种模糊的丧失。比如,当亲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病、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时,他们的部分记忆和情感流
一个毕生研究偶然性的患癌哲学家,一个扎根于医疗现场的人类学家,两个偶然相遇的知识女性,决定围绕「疾病」开始一场倾注灵魂的通信。当一方的身体情况突然恶化,她们的关系的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发觉自己正与对方「共享灵魂和命运」。 通过对话,她们得以体验彼此的存在,用语言发掘一些新的东西轻巧地击碎笼罩在疾病周围的话语陷阱,理解
为少数性别认知障碍者提供的医疗服务,演变为任何人都可以宣称自己是某种性别;为保护动物,导致禁止吃肉和用动物做实验,甚至要给动物赋予法律地位;尊重绝症患者的临终苦痛而提倡的安乐死,却因合法化和商业化运作,变成鼓励任何人都可安乐死;对器官捐献这一善举的推崇,走向争夺陷入昏迷患者的器官,甚至可以投票让一个人去死而抢走其器官&
·在工作、爱情和人际关系中总是受委屈?·遇到问题和冲突时不知所措,心情沮丧?·无法理解和影响他人,让你很郁闷?一切源于失控。不快乐的人有一个共性:他们失去了对自己生活一个或多个领域的控制。失控感不仅令人抓狂,面且极易引发心肌梗死和抑郁症。本书作者基于10余年来积累的数万个咨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