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日本化”的提出虽然始于明治以后,然而其历史进程的展开集中体现在江户时期,尤以京学派朱子学的崛起为典范。诞生于日本江户初期的京学派,以藤原惺窝为始祖,以林罗山、松永尺五、木下顺庵、室鸠巢、新井白石、雨森芳洲等为代表人物,是日本儒学史上最具承前启后意义的重要学派。本书主要以儒学的日本化为线索,对京学派的儒者群体及其思
本书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为研究对象,尝试较为全面地对福泽谕吉的思想进行概述。首先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福泽思想的渊源,接合福泽的生平探讨其人生经历对其思想形成所带来的影响。其后主要讨论他在接纳吸收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同时如何因应日本的现实对其进行了民族主义上的修正。也即西方传统自由主义之所以提倡自由是
该书以日本哲学发展的时间为线索,由古到今,分为日本古代编,德川时代编,明治时代编,大正时代、昭和前期编四个时期,选取各个时期日本思想界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为代表,简单介绍其生平、著作等,节录或译注其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或思想观点,如日本的神道思想、佛教思想、儒家思想、文化论、道德论等,呈现了日本哲学家对本土哲学思想的反思
3000年前,地中海沿岸的迦南地诞生了希伯来文明。曾几何时,巴比伦铁骑攻克了犹大王国,希腊大军马踏约旦河两岸,罗马军团进驻耶路撒冷,焚毁了圣殿。与此相伴,“流放”“散居”也成了犹太人永久的宿命。然而,“散居”也为原本封闭的文明打开了一扇窗户,使之直接面对形态各异的文明,不得不积极或消极地应对希腊罗马的哲学、伊斯兰教、基
本书将按照福泽谕吉的思想及对外观的嬗变,分别对其思想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亚洲观、“东洋盟主论”视角下的亚洲观以及“脱亚论”进行系统的论述,重点探讨福泽的文明观与其提出的“东洋盟主论”、“脱亚论”的内在联系,及在壬午兵变、甲申政变、甲午战争等各个重要时期在其亚洲观上的具体表现。纵观福泽的亚洲观,无论是“东洋盟主论”
竹内好,日本鲁迅研究扛鼎之作《鲁迅》的作者、中国文学研究专家、日本战后思想界的领军人物。曾写下《何谓近代》《作为方法的亚洲》等多篇创造了战后日本的代表性论文,著名政治思想史家丸山真男眼中的畏友。 这是一部竹内好的思想传记。对于竹内好而言,中国不是外在的他者,而是其自我否定的内在契机,在这一悖论性层面上,竹内好将中国、将
本书详细叙述了印度现代思想之父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和他的思想智慧,全书分十二章,详细讲述了罗摩克里希纳“达到了三亿印度人两千多年来灵性生活的顶峰”的过程。同时,透过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也能了解印度的智慧,特别是印度传统的思想和修习,这些都将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力量和灵性的启迪。作者罗曼·罗兰作为人道主义作家,从情感和心理的维度
本书选自《辨喜全集》第二卷中的《实际的吠檀多和其他演讲》一书,以及第一卷和第三卷中的部分章节。“吠檀多”一词的本意是“吠陀的终结”,是印度正统六派哲学中的一派,它包含与世界和人有关的一系列最为根本性的问题,如什么是宗教、什么是解脱、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人的本性是什么等。提到哲学,总是会让人产生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的感
本书即《辨喜全集》第二卷中的《智瑜伽》一书,在辨喜生前就得以出版并产生了巨大影响。根据辨喜的划分,智瑜伽属于瑜伽修习方法中的一种,相当于一般所说的哲学,主要特征是通过理性的思辨来获取知识、实现解脱,涉及人的本性、神性、灵魂、宇宙论等问题。智瑜伽帮助我们通过思辨的方式超越世界万事万物的幻象、超越多样性,这样才能摆脱束缚、
日本禅僧“脱佛入儒”历史过程,经历了中世由以公家、武家和僧侣阶层为主导的佛教文化向近世以儒学为宗的德川幕府意识形态转变的较长历史时期。就其内在理路和发生脉络而言,该过程大致呈现出了理论上的“排儒斥朱”“儒释调和”“儒释道三教一致”“排佛归儒”和行动上的“脱佛还俗”。其中,尤具代表性的是出身相国寺的藤原惺窝、出身建仁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