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互补”美学史观是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提出并在《华夏美学》中确立和贯穿的重要观点,是其突破西方美学重围,探寻中国文化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提升中国美学自信心而建构的重要理论成果。本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继续修改完善的著作。本书梳理了“儒道互补”美学史观的形成、发展和深化的具体过程,分析了其儒道同一、兼收并蓄等丰
古典研究的学术意义类似一种知识考古学,可借此洞察和预测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过去、现状以及未来的可能走向;但就其现实意义而言,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先贤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反思既往人文化成的历史遗教,有助于我们克服只知今而不知昔所形成的狭隘观念,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在保持与历史联系的同时,利用古代文学、艺术和哲学来
本书为美学领域学术研究论文集,聚焦美学原理的世界性比较,具体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以资料呈现为主,呈现中国以及英、法、德、俄等各国美学原理著作,包括结构梳理、内容简介、特点分析。第二,对上述重要美学著作进行理论剖析和评论,突显其中的思想性特点。第三,从比较学的角度,以理论分析为主,一方面对各国重要美学原理相关著作进行比较
审美趣味是美学领域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审美趣味相关话题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不仅在学术史中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而且具有思想史意义。在西方美学理论体系中,审美趣味是从味觉延伸出的一种审美鉴赏力和判断力,在中国美学语境中又可以理解为一种品位、品格,一种审美的主观倾向性和个人审美素养。本书研究的是从审美趣味出发阐释
本书所谓的反美学,不是反美学本身,而是反传统美学。它反的不是美学,而是人们对于美学的歪曲。而它所要构建的,则是在更为根本的意义上的一种真正的美学。由此,作者深刻揭示了当代审美文化中所蕴含的美学观念的变化,并且从现状研究(传统审美文化的自我放逐)、文本考察(文化溃败时代的寓言)、社会省思(千年未遇之历史巨变)、条件辨析(
本书中尼采一反传统,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源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而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过于看清人生的悲剧性质,所以产生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此外,本书还选译了尼采若干其他的重要篇章。《悲剧的诞生》在美学上有重要的创见,更重要的是显露了后来尼采哲学许多关键性的主题和倾向。
本书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具体讲述了形象设计表现概论、表现的技法、五官的表现、发型的表现、头部的表现、人体的表现、服饰的表现、综合表现技法应用等内容。
本书收录的论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关于郭因绿色美学思想研究;二是关于郭因绿色美学应用研究;三是关于郭因其人其文研究。
本书汇集了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四个部分:1.传统美学误区的走出。主要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现实思维方式对传统美学“美本质问题”从思维方式、产生过程、哲学基础、现实依据等不同维度进行反思与批判,科学认识其存在的弊端、对美学发展的危害以及摆脱其影响的路径。2.现代美学理论体系建构。主要包括美学基本问
宗白华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 本书收入宗白华谈美学和中西艺术的代表作品33篇,包括《美学的散步》《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等。内容涵盖书法、绘画、雕塑、建筑、园林、戏剧、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