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心理学会给儿童的心理自助桥梁书,以心理学上常见的认知行为疗法为基础,帮助孩子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教给孩子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应对技巧和方法,走出负面思维模式。让孩子学会全新的正面思考方式,让大脑变得更有“弹性”!遇到问题,要像跨栏一样,跨越过去,将不愉快抛到身后,转换大脑的思考方式,把注意力放在好事上,并保持
本书是美国心理学会给儿童的心理自助桥梁书,以心理学上常见的认知行为疗法为基础,帮助孩子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教给孩子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应对技巧和方法,解决儿童乱发脾气的问题。作者将情绪问题具象化,用开车来比喻控制情绪。书中详细介绍了“驯服”坏脾气的4种方法:休息一下,离开让你生气的场景,思考一些让自己冷静下来的事,用运
《程子年谱》十二卷,清池生春、诸星杓撰。池生春(1798—1836),字龠庭,别号剑芝,楚雄鹿城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期满授编修。历任陕西主考官、南书房行走、广西提督学政、国子监司业。著有《池司业遗稿》等。诸星杓,原名林,号恕斋,会稽人。嘉庆己卯(1819)中举,任慈溪县教谕。 道光初年,池、诸
本书收录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之外梁氏生前已发表之作,体例依从《饮冰室合集》,分为两编:散篇文章入“文集集外文”,有单行本者入“专集集外文”。后者如遇未及编入原本之零篇,亦代为增补。以辑录者一人之力,穷近三十余年时间,广寻海内外文献,按发表时间先后排列,有利于全面地展示作为公众人物的梁启超形象。这次增订,辑录者主要做了四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人类精神文明传统及其核心动力的学术著作。作者以跨文化的视角,尤其是基于中国古典人文学问的思考,对人文学的本质、方法及其在精神教化中的意义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本书的核心问题在于:人类普遍的道德意识与精神实践的动力源自何处?人文学经典如何承载并传递这种精神性价值?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寻根性”追问,作者试图构建
本书概览了西方伦理学2500余年的发展,全面讨论了古代幸福论伦理学、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学、现代早期的自然法伦理学、理性主义与情感主义伦理学的争论、功利主义、康德伦理学,以及当代的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的最新发展,展现了作者对于西方伦理思想史全面而精深的把握。 本书强调西方伦理思想的连续性而非断裂性,很多看似现代甚至当代的
本书以当代批判理论的共同体思想为研究对象,在当代美学的问题域中聚焦审美共同体的问题研究,在内容上呈现为生命政治与共同体的美学之维、审美共同体的共识与差异、主体化与去主体化、边界与去边界等具体问题,以及审美共同体的理论批判等章节。当代批判理论经由共同体审美和感性维度的阐发,营构出基于容纳差异的、去主体化的、无边界的、非实
本书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丛书》一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策划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丛书》的撰写出版工作,已纳入中国社会科学院2020年工作要点并予以立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崇高使命,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神圣职责。撰写《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丛书》,就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破
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书稿收集了孙教授从事哲学研究四十多年来最有代表性的论文,作为其代表作。孙教授在四十余年的“哲学追求”中,主要是探讨了“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学术研究”和“哲学教育”问题,近年来还较为系统地探索了“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问题。书稿按照这些研究主题分为五个部分。书稿不仅是
本书主要以分析哲学的视角审视柏拉图伦理思想,对“苏格拉底”(即柏拉图所理解并描述的苏格拉底)在柏拉图道德哲学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评价,并展示了“苏格拉底”对柏拉图的重要性。作为一种以德为基的“幸福论伦理学”,柏拉图伦理学脱胎于对苏格拉底(即早期对话中苏格拉底)观点不足之处的反思,然后在几篇重要对话录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