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的结项研究成果。内容讨论《穀梁传注疏》部分的版本问题与义例研究。前者透过《穀梁传》注疏合刻时径改出文与错置疏文的现象,说明这部分需要对照单疏本才能还原版本的本来面目。因此遇到无法判断注疏合刻本是非的地方,单疏本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继而透过与唐石经、《经典释文》的比勘,发现注疏本与单疏本所据的经注
过去五百年间,关于《君主论》虽产生过无数的争论,但世人对此书还是有着近乎一致的评价:它对政治的本质要素——“力量”(fortezza)有着异乎寻常的洞察力。马基雅维利撰写此书,其目的就在于阐述“力量”是以“非支配”为政治目的,而非“支配”。本书尝试阐明《君主论》的双重性格:从寻求解决矛盾冲突、实现公共善之方法的角度来看
康德伦理学作为现代道德哲学的重要代表,在伦理学史以及当代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发展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康德伦理学在道德自主性(Autonomy)的基础上,将“道德”与“自由”相连,在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上重新为法权(Recht)和德性(Tugend)寻找到基础,为道德形而上学奠基;同时,这种道德自主性进一步延展到了政治哲学
唐代玄奘先后译讲《因明入正理论》《因明正理门论》,其弟子纷纷为此二论注疏,形成唐代因明注疏体系,是汉传因明研究首次达至高潮的理论成果。本书在原典古籍的基础上,从广义的论证视角,系统分析因明唐疏的论证机制、论式和论证规则,力图应用因明唐疏论证理论分析辩经,使属于“冷门绝学”范畴的古典逻辑理论——因明能以较为系统的形态呈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分析哲学运动与当代哲学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ZD118)最终成果。该成果以20世纪哲学的宏大背景,全方位地展现了分析哲学运动在当代哲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对分析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与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关联,都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分析,对分析哲学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也做
本书运用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传记等材料,巧妙拆解《小王子》的二十七章密码,以汉语言哲学为舟楫,载读者穿梭于东西方哲学思想的星群之间。当庄周的蝴蝶掠过B612星球的玫瑰,当驯养的责任叩响齐物天倪,你将在童心未泯的星际穿越中,意识到真正的哲学不在云端,而在与一朵玫瑰相互浇灌的晨昏里,在猴面包树与技术理性撕扯的裂缝中…
本书稿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办的“纪念陈寅恪先生——西域和佛教语文学国际研讨会”与会文章汇编,共收录中英文论文21篇。这些论文共同沿袭了陈寅恪先生做佛教和西域语文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不同语言、不同文本进行比较,从各个角度切入藏传佛教的诸多语词、概念和经典,融贯中西、古今,分为中亚出土多语种佛教写本与残片,印藏佛教文
本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客观理性、开拓创新,包括先秦儒道思想与宋明理学心性论研究、文献考证与思想史研究、阳明心学的哲学解释、阳明后学与清初思想、现代新儒学与心学传统等部分,如心性之学——你究竟在追求什么;《大学》《中庸》义理规模下的修身工夫——《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章正义;想象的诗学——《庄子·逍遥游》诠解
《金刚经集注》,明朱棣集注。《金刚经》作为般若部的纲领性著述,一经鸠摩罗什译出,广泛流传,影响巨大,故而历史上出现了不少注疏解释之作,数量何止百家。至朱棣组织编纂《金刚经集注》,汇集数十家注解于一书,影响最大,受众最广,这也是目前最为通行的本子。 本次整理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永乐内府刻本为
本书中,英国著名作家莎拉·贝克韦尔将历史、传记与哲学结合在一起,以史诗般恢弘的视角,激情地讲述了一个充满了斗争、爱情、反抗与背叛的存在主义故事,深入探讨了在今天这个纷争不断、技术驱动的世界里,当我们每个人再次面对有关绝对自由、全球责任与人类真实性的问题时,曾经也受过它们困扰的存在主义者能告诉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