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出版于1762年,全书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第二卷阐述主权及其权利,第三卷阐述政府及其运作形式,第四卷讨论几种社会组织。书中所提倡的民主理论很快风靡世界,不仅引发了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亦为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等奠定了理论基础。本书第一次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后者
约翰·密尔的《论自由》,出版于1859年,是对洛克《政府论》以来的自由思想进行了理论升华。1903年严复译作穆勒《群己权界论》,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5世纪,意大利处于战争频繁的内忧外患中。马基雅维利痛感祖国的分裂与政治家的软弱,以自己多年从政问学的积累,写下了传世经典《君主论》。本书更是近代政治思想的奠基之作,在中世纪后期的政治思想家中,马基雅维利第一个明显地摆脱了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为政治学和法学开辟了走向独立学科的道路。全书有26章,前11章论述了君主国应该
本书从自然状态出发,批判封建极权制度,系统地阐述了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目的。
《思想录》是帕斯卡尔随想随记的杂论,涉及颇多社会问题,惜终其一生未及成书,后人整理后取名《思想录》。《思想录》这一哲学著作是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法国古典散文的奠基之作。本书集中体现了作者以“几何精神”为主体的思想理论,帕斯卡以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思想为基础,不仅继承与发扬了理性主义传统
《培根论说文集》(Bacon’sEssays)最初出版于1597年,以后逐渐增补篇幅,到1625年即培根去世前一年进行了较大的增订,推出新的全集共58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交、情感等各个方面,包括《论学问》《论真理》《论命运》等名篇。这些文章不仅对创立英国文学新风格起了作用,而且对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及科学的思想
卢克莱修的哲学长诗《物性论》依据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开创的原子唯物论,以大量事例阐明了伊壁鸠鲁的学说。
本书系对刘熙《释名》进行注释的古籍整理著作。《释名》与《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历来被视为汉代四部重要的训诂学著作,主要以声训解释名物,开辟了因声求义的道路,在训诂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整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三年(1524)储良材、程鸿刊本为底本,参校其他各本,择要出校,再详加注释。注释侧重于以《释名》为节点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哲学中关于道德的“恶”的专著,道德的善与恶是修身的一体两面,但“恶”的议题却少见系统的论述。作者从哲学史的角度,梳理了自王阳明、阳明后学至刘蕺山的思想理论,系统地开拓出一套关于“恶”的哲学理论。恶的问题在阳明之后有着更深刻的省察,为善去恶的工夫也是前儒所未及,因此,作者从先秦与宋代儒者的恶的问题出发,
本书是《古典诗词品汇》丛书中的一本。丛书精选了李煜的经典诗词,并收录、整理了历代名家对诗词的集评。本书所选李煜代表作品、名篇佳作,兼顾各种诗体、风格,律诗、绝句、古风、歌行等,全面反映诗词成就及各时期作品特征。本书以“集评”为特色,其中,“集评”部分既汇集历代评论,又赋予集评人个人的独有会心和倾心妙赏。最终呈现在读者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