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孝感县志,清张擢士修,清沈宜纂,清顺治间刻本。孝感志自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始,先唐希皋草,后陈辂延陈士元成。续有万历志。此二志今皆不存,现可见最早孝感志即为此顺治志。其内容主要为:封域考、营建考、赋役考、学校考、风土考、仪礼考、灾祥考、兵事考、官吏表、师儒表、选举表、休命表、名宦传、人物传、列女传、艺文编
《[光绪]江陵县志》,清蒯正昌修,清胡九皐、刘长谦纂。清光绪三年宾兴馆刻本。共分十二门,极为详备。体例因循《[乾隆]江陵县志》,间有更张。如改宸翰为圣制,遵通志例;改江防为堤防,以邑堤防为重;改贤达为仕进。
本书揭示了湖北著名藏书家徐行可先生的一生,根据可靠资料对其生平重要实践进行系年;梳理了其与名家之间的往来情况;披露了众多名家的未刊题跋,如黄侃、杨守敬、张尔田,钱基博、唐长孺、刘博平等,另辑入其往来书信四五十通,包括若干从未公开的书信,如徐恕致王文进、刘承幹、徐乃昌的信,王利器致徐恕信。本书系统清晰,材料新颖,考据详实
本书为明嘉靖十一年刻本。是现存最早的荆州府志。共十二卷,图一卷,分十纲,五十九目,各有小序,引其端,此志纲举目张。
《[康熙]荆州府志》清代郭茂泰修、清胡在恪纂。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四十卷,首一卷。全面记载了当时荆州府及所辖县城山川形胜、道里疆域、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礼教风俗、城池庙署、人物古迹等形式,可谓荆州的百科全书。但此志有目无纲,不及嘉靖志次第井然。
《[乾隆]江陵县志》,清崔龙见、魏耀修,清黄义尊纂。清乾隆五十九年刻本。《[乾隆]江陵县志》是江陵历史上第一部县志。《[嘉庆]江陵县志刊误》,清刘士璋撰,清嘉庆五年刻本。刘士璋仿毛西河《萧山刊误》例,撰《江陵县志刊误》六卷,正讹订谬,增所未备。
本丛刊遴选八种日本藏湖北地方志,全部为孤本,是一批质量非常高的旧方志汇编。这些珍贵的方志都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和史料价值,本丛刊的出版相信必将会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嘉庆《湖北通志》是第一部湖北省志。嘉庆六年(1801),通志馆开馆,嘉庆九年(1804)付梓。以章学诚所纂《湖北通志稿》为底本,但未署章氏之名。一百卷首五卷,志目分疆域、建置、政典、藩封、古迹、寺观、祥异、职官、选举、名宦、人物、列女、艺文、金石、杂记。
《夷陵州志》包括明代弘治志、清代康熙志两部部。各志分“物产志”“风俗志”“人物志”“学校志”“轶官志”“方舆志”“建置志”“艺文志”等类别,记录了有清一代兴山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基本情况。从建置沿革、山川地理、政治经济、人文教育、物产风俗,以及重大军事活动等内容,全方位还原夷陵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
《﹝康熙﹞松滋县志》二种,清康熙年间李式祖、曲超乘初修,成书二卷。陈麟继任松滋知县后,倡议增修,以李式祖、曲超乘所修之书为基础,最后成书二十四卷。两志仿《湖北通志》例,以纲统目,以简驭繁,沿革关系根据正史地理郡国职方诸篇,逐条考证。首绘各图。本志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对研究明清两代松滋县的人文历史和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