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通义》,东汉应劭撰。汉唐书籍中,应劭《风俗通》与洼丹《易通论》(世称《洼君通》)、班固《白虎通》、唐刘知几《史通》、韩滉《春秋通》(又称《春秋通例》)并称五通,而《风俗通》与《白虎通》*为流行。此本为上海图书馆藏元大德九年无锡州学刻本,凡十卷,前有应劭《风俗通义序》《风俗通目録》。应序首页版心下,镌翁子和刊。目録
《西周礼乐美学考论》是研究西周礼乐美学的力作。作者认为,创制于我国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既是美学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文化问题,它的多元兼容为重新认识中国美学提供了难得的个案。西周礼乐美学是一种以“尚文”为中心、以德性为内在基础、以札乐体系为显现方式的审美化的理性秩序。研究这一时期的美学,需要从体制、德性、礼仪、乐舞、物
新中国民俗学研究70年
婚丧礼俗属于人生仪礼。婚姻是人生大事,丧葬是人的*后归宿。在人生礼仪中,婚丧礼俗的内容*丰富,也*引人关注。婚丧礼俗与其他礼俗一样,是传承的,是变化的,是发展的。任何时代的礼仪都吸收了它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精神风俗,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本书以长江流域的婚丧礼俗中的主要事象为题,分别给予描述,有时也兼作一
我国的节庆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令人回味和祈盼。本书主要对长江流域的节庆文化自身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详尽的说明。我们讲述节庆文化,并不仅仅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更重要的是通过节庆文化来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深入领略华夏文化之广袤深邃,先贤先民之智慧乐观。
中国有两大世界人工奇迹长城和京杭大运河。从中国地图上看,长城是阳刚的一撇,运河是阴柔的一捺。一条运河千里长,运河两岸是故乡。一个区域的文化遗产是这一区域的文化记忆,作为我国第九大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沟通南北,同时又衍生了多样性的地方文化资源,承载了运河沿岸民众的文化生活和珍贵记忆。水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妙峰山之闻名,也是在于山顶的老娘娘有名。数百年来,以碧霞元君信仰为核心的妙峰山庙会不仅是京畿一带乃至华北地区民众的信仰中心,也是近百年来中国民俗学的圣地,自顾颉刚先生起,前后几代中国民俗学者都把这里作为自己学术研究的起点,其地位不可小觑。 “缘分”都是在偶然间结成的,我与妙峰山结缘也是如此。2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和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各专业工作、社交及日常生活礼仪的基本概念、常识、原理及方法技巧,为成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及大国工匠奠定坚实的基础,助力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本书是“魅力校园·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素养系列教材”之一礼仪规范教程(第四版)的配套教学用书,本书是在2011年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保留了第二版的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配合主教材的修订将相应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修订。主要内容包括:追根溯源,走进礼仪殿堂;规范举止,塑造个人形象;尊重他人,融洽人际关系;文雅大方,做好职场新鲜人
《职业礼仪(第2版)》是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是为大中学生编写的职业礼仪教材。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知识篇,共六个单元,内容包括认识职业礼仪、塑造职业形象、职业交往礼仪、职业行为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和涉外活动礼仪等职业礼仪基本知识。下篇为实训篇,共五个单元,紧扣知识篇的内容,用具体可行的实训形式生动地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