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生物多组学研究及其应用》重点阐述了水产生物多组学研究技术在鱼类、虾类、藻类、贝类、蟹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主要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以及多组学技术在鱼类、虾类、贝类、藻类、蟹类研究中的应用方面进行系统综述,涵盖了鱼、虾、贝、藻、蟹五大类水产养殖生物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可供海洋、生物、食品
渔业导论是一门专门为涉海类高校开设的水产类素质教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渔业、渔业资源及其产业的概念与基本特点,中国渔业和世界渔业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捕捞学、渔业资源学、水产增养殖学、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学、渔业信息学、渔业经济学和人工智能渔业学等学科的概述,以及渔业蓝色增长、碳汇渔业、全球环境变化与渔业等国际研究热点问题。
竖缝式鱼道是目前国内外运用最为广泛的鱼道布置方式之一。本书介绍竖缝式鱼道的主要类型及国内外技术发展情况,基于水工模型试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与过鱼试验研究,建立竖缝式鱼道常规池室的设计原则与优化设计方法,并研究休息池、转弯段、分岔段等非常规池室的水力设计方法。针对库水位变幅较大的鱼道工程,提出鱼道出口与进口的优化设计方法
本书从当前我国鳖养殖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近年来中华鳖养殖生产实践的一些实际问题,详尽介绍了我国鳖养殖概况和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及新品种。重点围绕目前国内中华鳖高效养殖技术流程,采用大量实例图片从多视角多维度更加直观地对鳖场建设、鳖的规模化繁育、鳖的营养与饲料、鳖高效健康养殖模式、病害防治以及鳖的营养价值与产品
本书详细介绍了淡水鱼的营养需要、淡水鱼的饲料配制技术,并对池塘养鱼、稻田养鱼、鱼菜共生、工厂化循环养鱼等各种养鱼方式,以及鱼病防治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全方位和深入介绍。在饲料配制技术中,着重介绍了饲料原料的选择、饲料配方工艺设计、饲料加工工艺以及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和评价等关键内容;在养殖技术中,着重介绍了各种养鱼模式下鱼苗
本书详细介绍了淡水虾蟹的营养需求,淡水虾蟹的饲料配制技术,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南美白对虾、克氏原螯虾、河蟹的高效养殖技术,以及虾蟹病害的防治技术等内容。在饲料配制技术中,着重介绍了饲料原料的选择、饲料配方工艺设计、饲料加工工艺以及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和评价等关键内容;在养殖技术中,着重介绍了各种虾蟹的生物学特性、种苗生产
上海海洋大学是我国鱼类学的主要发源地,著名鱼类学家朱元鼎先生创建的鱼类标本室是我国鱼类学研究最有成就和世界学术交流最多的标本陈列室之一,承担着大学基础教学、生物科普研学等功能,收藏的模式标本、濒危物种标本和已灭绝物种标本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战略资源价值。本书内容是从标本馆藏几千幅手绘鱼图中精选600余幅经典鱼图进行展
本书围绕陆基工厂化与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技术,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多相流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养殖池的池型结构、进排水方式、推水与集污装置等方面展开系统剖析,通过分析养殖池水动力特性与集污自净化效能的相关影响机制,为构建节能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提供理论参考。本书主要面向水产养殖从业者、科研人员及高校相关
专著,为了更好地总结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本书按照水产养殖中主要的业务对象和生产场景,分别梳理了信息技术在水产养殖物联网、渔业遥感、渔业声学探测、海洋浮标监测和智能装备技术在池塘养殖、陆基工厂养殖、鱼菜共生系统、网箱养殖、养鱼工船系统、渔业船联网系统、渔业精准捕捞、水产品加工与流通等方面的
本书介绍在“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专项的资助下,完成的长江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65个站位的渔业资源调查成果。本研究结合网格法和常规渔获物调查法,于2017~2019年共采集到鱼类318种,隶属20目38科,其中历史有分布且本次采集到的鱼类有303种,占长江水系历史分布鱼类总种数的70.0%。这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