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作者多年鱼病防治的实战总结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原创照片展示,对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有害藻类以及水质和营养等引起的常见淡水鱼类疾病的一线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做了详细阐述,并尝试传播鱼病标准化防控的理念,帮助读者理解鱼病防控的实战逻辑,科学防控鱼病,从而降低鱼病的发生率及由此带来的损失,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本书内容讲述:链球菌(Streptococcus)是一种能感染多种宿主(人类、畜禽及水生动物等)并引起严重疾病的病原菌。近年来由链球菌引起的鱼类链球菌病在我国南方罗非鱼主养区频频爆发,给该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迫使我们必须加强对无乳链球菌病害传播的预防和控制。2013-2017年对我国南方罗非鱼主要养殖区的罗非鱼
本书共分三章,第一章是病害概述,介绍病害原因及其种类、病害检查、诊断、病害预防意义和措施;第二章是渔药基础,介绍渔药分类、渔药使用和安全用药;第三章是关键技术,介绍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的病害防控技术。
本书介绍了36种水生动物疫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危害程度和防控措施等知识。
本书囊括了迄今为止所知的40种左右的鱼、虾、贝的近200种疾病,包括鲷类、鮃鲽类、河豚、鳗鲡、鲑科鱼类、鲤鱼、鲫鱼等鱼类以及对虾等甲壳动物的疾病。该书第一版于2007年被国内引进出版,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但也有读者反应书中部分专业术语译的不够准确,还有部分疾病名称和病原名称译的不恰当。第二版力求在此方面取得突破。第二版
本书编者是长期从事水产动物疫病防控研究和应用的团队,在水产病原微生物与免疫研究和应用推广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 2009年至今,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所)开展校所协同育人,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专业的学生在本团队实验室进行教学科研实践,学生参与团队科研课题研究,学校教师与南海
本书共六章,主要内容包括:2021年全国水生动植物疾病发生概况、水生动物重要疫病风险评估、疫病预防与控制、国际交流合作、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水生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体系。
本书采用基于疾病的方法,详细介绍了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和欧洲鲶鱼病毒、传染性三文鱼贫血、大口黑鲈病毒病等鱼类病菌的病理、症状及保护措施。该书重点关注经济上重要的海洋和淡水鱼类中常见的主要微生物病原体,既涵盖了已充分研究过的鱼类病毒和细菌,又涉及了一些须申
本书主要介绍了2021年我国水产养殖动物主要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监测情况,针对我国主要的水产养殖病害种类,对主要监测点监测的鱼类、虾类、蟹类等水产动物的细菌性疾病等进行分析,重点分析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演变,进而分析全国细菌耐药性流行趋势及新威胁。
本书以作者多年鱼病防治的实战总结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拍照片展示,对鱼体检查的标准化流程的构建,塘口服务标准化流程的构建,水质检测标准化流程的构建,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主要病原的标准化防控体系的构建,养殖中的重要细节如投饵、增氧机的管理和使用等作了详细阐述,着重传播标准化鱼病防控的理念,力求使读者通过阅读本书,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