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建设作为未来海洋渔业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恢复,渔业资源的养护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海域进行海洋牧场建设至关重要,而海洋牧场建设适宜性评价是其关键环节。本书在综合分析以往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海洋地质调查,单频测深,浅地层剖面测量,海域工程地质钻探,表层样、柱状样采集等
鱼类洄游通道恢复工作的开展最早出现在17世纪,我国则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相关工作,主要是学习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先进成熟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模仿修建过鱼设施。随着过鱼设施相关内容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将完整的河流环境分割成不同的河道片段,阻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破坏了河流系统的完整性,阻隔了当地鱼类种群的交流,导致这个开放、连续的系统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改变,使生活在其中的鱼类生存所需的生境条件、水文情势发生变化。同时也降低了被隔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活力,最终对鱼类资源产
卫星海洋遥感技术在海洋渔场预报、海洋养殖环境评估、海洋渔业灾害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从渔场环境与渔情信息获取、处理及应用视角,介绍了大洋渔场卫星遥感技术及应用系统、卫星遥感数据源及其预处理技术、卫星遥感渔场环境信息提取技术、大洋渔场环境信息预报及大洋渔业渔情预报等内容。
本书旨在阐明海州湾海洋牧场营养物质分布特征及其通量变化,系统总结海州湾人工鱼礁建设,海上增值放流和贝藻场建设概况,以及海州湾海洋牧场的营养盐变化。在此基础上对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和影响因素开展分析,得出目前海州湾海洋牧场生态环境的整体状况,探索海州湾海洋牧场营养盐的吸附解吸动力学和受环境条件影响的机理,以及海州湾海洋牧场生
本书较系统地阐述鱼类游泳行为特性及过鱼设施的水力学问题,主要包括鱼类游泳能力试验方法及典型鱼种的游泳能力指标,鱼类上溯游泳行为对水动力因子的响应特性,基于个体的鱼类上溯数学模型,诱鱼水流条件,光、声、气泡幕等非常规驱/诱鱼技术等。本书是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研究所多年研究成果积累的基础上撰写而成。书中部分图片彩
本书针对广西北部湾海洋牧场养殖监测手段匮乏、海洋灾害严重、海下本底情况不清、缺乏有效的水下定位手段等问题,按照“立体化采集-网格化组织-智能化服务-体系化示范”思路,在研发海洋牧场地理时空立体化数据采集平台、时空数据网格化处理平台、智慧服务平台基础上技术集成,包括资源环境数据采集系统、北斗抗干扰多功能数据采集组合装置、
本书内容包括:什么是海洋牧场;为什么要建设海洋牧场;海洋牧场与人工鱼礁有什么区别;海洋牧场建设基本原理是什么;海洋牧场具有哪些功能与作用;我国的海洋牧场可分哪些类型;什么是现代化海洋牧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包括哪些技术等。
本书由涉农涉海23所高校、科研院所的74名专业教师共同编写,紧扣学科培养方案,构建了较为系统的海洋牧场建设原理与实践专业知识体系。全书共分九章,包含绪论、海洋牧场构建原理、海洋牧场生境与生态功能、海洋牧场建设设施、海洋牧场选址与布局、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构建、海洋牧场监测与评价、海洋牧场管理、产业融合与发展展望。旨在培养知
粮食和农业是实现全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其中多个目标与渔业和水产养殖直接相关,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公众和政界关注的推动下,联合国于2017年6月在纽约召开了支持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高级别海洋会议。会议后不久,联合国即任命联合国秘书长海洋问题特使并启动“海洋行动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