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世界,随着世俗化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智慧的现代人能够触及的边界更加广阔,改变客观环境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人的能力被前所未有地提升。然而即使有道德法则和伦理传统的约束,甚至成文法和司法系统的制约,现代世界的暴力冲突、利益争斗和对存在意义的解构却愈演愈烈,拥有发达技术的现代人重新陷入了对人类存在的根本性问题的混沌和困惑中
在本书中,你将读到十位犹太女性的故事,其中四位目前居住在挪威,另外六位则分散在世界各地,她们都曾切身经历过纳粹集中营的生活。在这本书里,她们将见证自己戏剧化的遭遇,传递她们的想法,分享各自在战后的人生。本书是对曾经发生过、愿永不再发生的事情的证词。
华东师范大学(旧称大夏大学)历史系和世界史研究院,在上海市高峰学科计划对世界史学科的支持下,根据学科优势和特点,在重要国家选择合适伙伴成立海外工作站。这些工作站基于双方教师之间的长期合作,既重点凸显历史学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又覆盖双方师生的研究兴趣,并为互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目前,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的海外工作站共有
本书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角度对战后世界和平问题进行系统的历史考察,以尽可能地深刻挖掘和论证其对战后世界和平的历史影响。其中,“战时反法西斯盟国关于战后和平的思考”部分,论述了战时以美、苏、英三大国为主导的反法西斯盟国对战后和平的思考和筹划,其中溯及了一次大战前人类历史上的和平思想、以及一次大战后国际秩序维和机能的脆弱性。
1914年6月28日,奥匈皇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已在拿破仑战争后享受了百年和平的欧洲没人意识到,这次乏人问津的刺杀会在一个月后引爆一场席卷全球33个国家、波及15亿人口的战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在有形战场上,战火从欧洲燃烧至亚洲和非洲,从陆地燃烧至天空和海洋;在无形战场上,战火点燃
本卷是《话说世界》第13卷。主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原料需求和劳动力的短缺,引发了全球的殖民和奴隶贸易。殖民地的争夺产生了众多的国家矛盾,小规模战争不断地爆发。附:《话说世界》全套书20卷,每卷约25万字,并配450幅左右精美图片,时间跨度从史前至2017年(出书前截止)的世界历史。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制度、思想、文史、
本书收录的文章来自《走向世界--中国人考察西方的历史》。该书中华书局一九八五年五月初版,二〇〇〇年八月二版,二〇一〇年二月三版,今收入《锺叔河集》。全书共二十三章,前三章概述古时中西交通的历史,后二十章分述近代旅西诸人(从林鍼到钱单士厘)的事迹。中华版前有钱锺书、李一氓二序,后有年表、代跋和后记,今保留钱锺书一序和年表
本书分为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四大篇章。选取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版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释世界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以德、日、意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仆从国为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战争范围涉及亚洲、欧洲、非洲以及大洋洲,波及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印度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伤亡9000余万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