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精益制造019:佳能单元式生产系统

精益制造019:佳能单元式生产系统

定  价:36 元

丛书名:精益制造;19

        

  • 作者:(日)酒卷久 著,杨洁 译
  • 出版时间:2013/8/1
  • ISBN:9787506066693
  • 出 版 社:东方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431.366 
  • 页码:245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32开
9
7
0
8
6
7
6
5
6
0
9
6
3

  单元式生产方式在日本制造业得到关注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它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制造业所面临的市场状况和市场环境。它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和传送带生产方式相比,单元式生产方式更有利于应对频繁的生产模式变化,更容易适应市场所要求的品种多、产量小的要求。
  2、单元式生产方式减少了产品库存和半成品库存,增加了现金流。
  3、比起新建和转移车间等传动带方式,设备投资更少。
  4、用一句话来概括单元式生产方式的效果的话,那就是“消除车间的无用功”。
  每当提到利用单元式生产方式成功进行公司结构改革的企业,佳能堪称表率。佳能不仅将单元式生产方式引入了所有的生产车间,而且将这种思维模式扩展到了研发和销售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单元式生产方式已经成为佳能构筑利益体系的基础。
  单元式生产方式经常被拿来和传送带生产方式作比较,其实二者并没有孰优孰略,只是在应对不同的社会需求时各有所长。传送带生产方式适合品种少、产量大的生产模式;单元式生产方式适合品种多、产量少的生产模式,而这也正是如今社会的消费特点。
  单元式生产方式不仅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削减占地空间,它的最大效果体现在劳动者的意识的变革上。也就是说,引入单元式生产方式的成败在于员工意识的高涨是否带来了自发的改善行为。反过来,意识改革也将单元式生产方式中的优点彻底激活。一条每个员工都带着主体意识进行劳动的制造生产线,是单元式生产方式的起点,要想建立起这样一条生产线,干部的意识首先要有所改变。当管理人员的意识发生变革了,生产线也会开始改变。
  作者在本书中以佳能的两所工厂为例,介绍了单元式生产方式的现状。这两所工厂自1990年起开始实施单元式生产方式,在生产效率、劳动者意识和职场风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一家制造企业中,除了制造部门,还有研发部门和销售部门。单元式生产方式不仅仅适用于制造部门,也可以运用到办公室中,提高全公司的生产效率。这就形成了以工厂为起点的单元式生产系统。工厂的生产革新如果最终不能演变为全公司的改革,就毫无意义。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发展单元式生产系统就意味着建立利润体制,壮大公司。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您的姓名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