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1912年到1949年的37年中,中国近代高等院校进行的农村调查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以燕京大学、金陵大学农学院、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北平大学农学院、浙江大学农学院、四川大学、中央政治学校地质学院、西南联合大学等高校的调查为主线,其他高校师生的调查为补充材料。把这一时期高校农村调查活动的背景和目的、实践过程及特点、理论方法、调查内容、意义及其局限性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行审视与解读,力求给予比较全面、客观的阐述和评价。
杨鹏,男,1982年生,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承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中共党史研究专题》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jiaoyubu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35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15篇。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大学任访问学者。2018年5月4日,受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同年6月获陕西省高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韩敏,男,汉族,山西省晋城市人,1986年7月生,历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在《地理学报》《中国史研究动态》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阅读文化史。
绪 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内容
三、思路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民国时期高校从事农村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第一节中国农村社会危机的出现与日益加深
第二节 复兴农村社会思潮的兴起
第三节社会学的引入与社会调查的兴起
第四节 民国时期前所未有的农村调查热潮
第五节 高校从事农村调查活动的目的
小结
第二章 民国时期高校农村调查的实践过程
第一节 高校农村调查的兴起与萌芽(1912-1927)
第二节 高校农村调查的发展和繁荣(19271937)
第三节 高校农村调查的成熟与深入推进(1937-1949)
小结
第三章 民国时期高校农村调查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
第一节 高校农村调查的理论指导
第二节 高校农村调查的方法体系
小结
第四章 民国时期高校农村调查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农工商业调查
第二节 土地问题调查
第三节 人口家庭调查
第四节 社会组织及其权力运行调查
第五节 文化教育调查
第六节 卫生健康调查
第七节 宗教风俗调查
小结
第五章 民国时期高校农村调查的意义与局限
第一节 民国时期高校农村调查的意义
第二节 民国时期高校农村调查的局限
小结
结 论
附 录
附录一 农村调查报告书
附录二 调查研究问格、表格、问卷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