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非英雄的概念及形成原因;行进中的“非英雄”;小人物“非英雄”;“非英雄”的文学语言;“非英雄”诗人观。
吕爱晶编著的这本《菲利浦·拉金的“非英雄”思想研究》主要借用实用主义、叙事学、女性主义批评及日常生活批判等理论来阐释和探讨文本,根据菲利浦·拉金作品的创作环境、创作诉求、主题意蕴、表现形式、创作观念,以及社会反响的差异,通过对拉金文论、诗歌、小说等文本以及同时代诗人对其评价等材料的细读,并联系其生平与社会时代背景等,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拉金的“非英雄”思想展开翔实的分析,进行点面结合的描述和阐释,整体把握拉金诗学,探讨拉金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诗学与现代价值观。
绪论
第一章非英雄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第一节英雄、反英雄、非英雄的概念
第二节“非英雄”形成的原因
一、时代背景
二、英国经验主义的影响
三、实用主义的影响
四、诗歌自救
第二章行进中的“非英雄”
第一节迷惘的“非英雄”
一、反叛宗教与权威的普通人
二、格格不入的局外人
第二节幻灭后的“非英雄”
一、对欲望、时间和死亡的思索
二、对未来的观望
绪论
第一章非英雄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第一节英雄、反英雄、非英雄的概念
第二节“非英雄”形成的原因
一、时代背景
二、英国经验主义的影响
三、实用主义的影响
四、诗歌自救
第二章行进中的“非英雄”
第一节迷惘的“非英雄”
一、反叛宗教与权威的普通人
二、格格不入的局外人
第二节幻灭后的“非英雄”
一、对欲望、时间和死亡的思索
二、对未来的观望
第三章小人物“非英雄”
第一节两性伦理中的“非英雄”
一、拉金的女性观
二、女性观的形成原因和意蕴
三、两性伦理观
第二节父权的衰微
一、父权社会的男性
二、男性气质的式微
第三节“小人物”的日常动物象征
一、日常动物的象征
二、“小美”及其成因
第四节文学为“全面的人”所写
一、“全面的人”的概念
二、“全面的人”的特性
三、对普通人的关怀
第四章“非英雄”的文学语言
第一节去大词的日常用语
一、素朴而深奥的语言
二、闲谈式的口语
三、质朴语言的回归
第二节拉金的脏话
一、真挚情感的宣泄
二、语言的调色板
三、时效性的话语
四、民族语言的承继
第三节否定词
一、对英雄的否定
二、温婉的表达
第四节“非英雄体”新诗的格律
一、“非英雄体”格律诗的特征
二、“非英雄体”格律诗的成因
第五章“非英雄”诗人观
第一节工作的作家:拉金
第二节有工作、负责任的“非英雄”诗人
第三节追随“潜在的读者”
一、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
二、局外人的视角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