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108 元
丛书名: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 作者:李江帆 等 著
- 出版时间:2018/5/1
- ISBN:9787514186826
- 出 版 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719
- 页码:65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服务业研究》是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获得者李江帆教授主持完成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最终成果。从我国生产服务发展滞后的表征入手,结合中国特殊国情和体制环境,从需求和供给以及供需相互转换体制机制角度分析我国生产服务业发展制约因素;从发展重点、空间布局等方面阐述促进生产服务发展的思路;从推进产业融合、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区域合作、信息提升、加强软投入等方面,阐述提高生产服务发展水平的对策与措施。按照“发展规律—比较诊断—滞后成因—发展战略—重点领域—区域布局—发展对策”的思路构建总体框架,依据生产服务业发展动因的理论分析与国际经验,对中国生产服务业作比较研究和“诊断”,找出滞后发展原因,确定加快我国生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定位、重点领域和区域布局,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对策。
《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服务业研究》的前沿性和创新性:科学界定广义生产服务业概念并据此对生产服务业作全面分析;从体制内部揭示阻碍我国生产服务业发展的深层因素;根据广义生产服务概念,提出立足我国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生产服务业发展定位;提出新常态下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提出生产服务业为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须加快信息化步伐;提出“中国制造2025”要求生产服务业必须走融合发展道路,以产业融合发展观推动生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发展;关注国际分工大背景下生产服务业的供求平衡和国际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制造业出口带动生产服务输出,以生产服务输出促进制造业出口优势和效率的发展思路。教育部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系统地研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动因、发展现状、滞后原因、发展对策,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多的创新和学术、应用价值,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全书分五篇:发展总报告、行业发展篇、空间发展篇、发展对策篇、问卷调查篇,下设24章。
《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服务业研究》第一篇发展总报告:第一章至第九章。第二篇行业发展篇:第十章至第十四章。第三篇空间发展篇: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第四篇发展对策篇:第十七章至第二十二章。第五篇问卷调查篇:第二十三章和第二十四章。重点研究和阐述: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全球生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与趋势,中国生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滞后成因,中国生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国生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战略,中国生产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中国生产服务业发展重点区域,加快发展中国生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本书是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江帆教授作为首席专家带领30多位团队成员经4年多攻关完成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研究”(项目批准号:11JZD023)的最终成果。
一、研究背景
生产服务又称生产性服务,或生产者服务(producerservices),是与消费者服务(consumerservice)相对的概念①。生产服务原指为工农业提供的服务形式生产要素。随着第三产业比重日趋增大,生产概念由工农业的生产扩展到服务业的生产,生产服务越来越广泛地作广义理解。广义生产服务指在三次产业生产实物产品或服务产品的过程中被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的服务产品,又称服务型生产资料。根据服务对象不同,生产服务可分为第一产业生产服务(农业生产服务)、第二产业生产服务(工业生产服务)和第三产业生产服务(服务业生产服务)。相应地,生产服务业指为三次产业生产实物产品或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提供服务形式生产要素的行业。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表明,三次产业对生产服务的需求日趋增长,第一、二、三产业消耗服务形式生产要素占生产要素的比重不断上升。从横向比较.发达国家三次产业消耗生产服务占消耗生产要素的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从纵向比较,三次产业消耗生产服务占生产要素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上升。根据我国第三产业日趋发展,三次产业社会化、现代化程度逐步提高的走势,参照发达国家状况,可以推断: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服务的需求量呈现上升趋势;生产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提高。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所处的关键时期与全球经济以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入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呈现的历史交汇,更加凸显了生产服务业的战略性地位。从长期看,我国生产服务业总量迅速增大,结构日趋优化。但是,我国生产服务业相对于现有产业结构存在相当明显的结构性滞后,相对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尤其是相对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动态需求,存在明显或潜在的滞后。主要表现在:具有产业价值链高端控制作用的新兴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信息传输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支持服务等相关的新兴服务出现下降趋势,与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研发设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生产性专业技术服务等相关的新兴服务在低位徘徊,中国生产服务业绝对发展水平不仅滞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而且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等等。生产服务业不同维度和层次的滞后发展,已经成为影响生产服务业自身的突出问题,而且开始凸显为影响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战略性问题。特别是,近期我国经济面临的多重冲击使得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空前提高。要素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的冲击直接压缩了我国产业经济微薄的盈利空间,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刻不容缓。全球经济进入长期波动和低速增长的冲击加剧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实施的阵痛,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攀升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成为我国产业升级战略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外资经济与内资经济之间“服务割裂”导致的技术割裂、资金割裂和市场割裂等顽疴在短期冲击的突袭之下继续恶化,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改变我国产业经济尤其制造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治理机制中处于被“俘获”与被“压榨”的地位,跳出高要素成本时代发展的“低位均衡”与“低端锁定”。
李江帆,1951年生于广东台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985工程”服务经济与管理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广东省第三产业研究会创会会长。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研究员。中国经济学学术奖一—孙治方经济科学奖、“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60年的100位经济学家”称号获得者。在第三产业被贬斥和抑制的20世纪80年代,顶住压力开始探讨第三产业理论,在创立第三产业经济学、为中国发展第三产业提供理论依据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研究的领车人物。应国务院秘书长邀请,赴中南海商讨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大计,研究成果被中共中央、国务院采用,对推动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0~2016年发表论文404篇,出版著作7本,主编论丛专蓄20本共1078万字,主持第三产业课题70余项,培养了一批第三产业研究成果卓著的学生,包括博士56人,硕士114人。应遇为中共中央***和全国各地作第三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干部培训、讲学和决策咨询,以第三产业理论指导实践,推动了第三产业健康发展。
第一篇 发展总报告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三章 全球生产服务业发展经验与趋势
第四章 中国生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滞后成因
第五章 中国生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第六章 中国生产服务业加快发展战略
第七章 中国生产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
第八章 中国生产服务业发展重点区域
第九章 加快发展中国生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第二篇 行业发展篇
第十章 生产服务业的层次与重点
第十一章 生产服务的三次产业分布
第十二章 第一产业生产服务业发展
第十三章 第二产业生产服务业发展
第十四章 第三产业生产服务业发展
第三篇 空间发展篇
第十五章 中国生产服务业区域分工与合作研究
第十六章 中国生产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
第四篇 发展对策篇
第十七章 中国生产服务业需求拉动研究
第十八章 中国生产服务业供给创新推动研究
第十九章 中国生产服务业发展制度创新研究
第二十章 中国生产服务业信息化提升研究
第二十一章 中国生产服务业对外开放研究
第二十二章 中国第三产业投入软化研究
第五篇 问卷调查篇
第二十三章 东莞市服务业供求状况调查报告
第二十四章 佛山市南海区生产服务供求状况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