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阿克拉的阳光
发布者:网上馆配会 发布时间:2016/6/16
空空的行囊






1
我站在岸边,望着茫茫的大西洋,脚下不是美国的东海岸,而是非洲大地。海风吹拂我的脸庞,一阵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回荡:


我已是满怀疲惫,
眼里是酸楚的泪,
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
为我抹去创痕……


举目四望,没有见到有人在歌唱。偌大的海滩上,只有一行我的足迹,陪伴我的是那不知疲倦扑向沙滩的白色波浪,还有几只海鸥低空飞翔、追逐着海浪……
这歌声断断续续的,总在耳旁缭绕,有时着调,有时走调,有时高亢,有时低沉,有时舒缓,有时忧郁,就像KTV里一个独饮者的自我陶醉。
——噢,一定是幻听!
不然,就是我的心在歌唱……


这一次,的确是我自己在独自地哼唱,单调重复着那么一句:


我曾经豪情万丈,
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加纳当地时间2011年12月21日13时,阿联酋航空的航班降落在加纳科托卡国际机场。我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阿克拉。
一周后各项工作交接完毕,第一批医疗队撤离回国,我们正式进驻加纳政府提供的中国医疗队驻地。那是一栋三层洋楼,我们医疗队11名队员全部入住于此。位于三楼西北角的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房间就是我的蜗居。
房间打扫整洁,几件简单家具使房间略显拥挤。我把行囊打开,口中重复哼唱着“空空的行囊”,将携带物品归位放置,准备好好过上两年的援非日子。
旅非的行囊并不琐碎,简单至极。旅行箱一件(夏季衣物及充电器材)、登山包一件(蚊帐与床上用品3件套)、手提箱一件(2部笔记本电脑、1部IPAD、充电电池)、手提摄影包一件(尼康单反相机D300、卡片式数码相机)。唉,所谓“中国标准”或许就是没有标准。各类电器插口不一、充电设备不能通用,万国制式的充电器材占用了三分之一的箱体,让远行者难免心疼,却无可奈何。
衣物行装都是出国前一个月从网上购买的。行前在网上做足功课,阿克拉的天气没有春夏秋冬之分,只有夏秋,因此准备的衣物都是夏季的。短袖衬衣6件(白、蓝各3)、短袖Polo衫6件(不同颜色)、长裤6条(浅、深各半)、领带3款、内衣1打、袜子1打、休闲鞋3双、皮带2条。即使从军20余年,素来没有那么勤快,勤换勤洗之类良好习惯一直没有养成,以上都是以每天换衣、每周洗衣来准备的。正装一套,为深蓝色的西装,配浅色长袖衬衣及黑色商务皮鞋,仅供礼仪场合。出国前广东省卫生厅统一为各位医疗队员制作了西服,为量体定制,毛料的,内贴牌为“凯撒”,说是体现领导对援外同志的关心,其实以前援外人员还真有这笔置装费开支。不过,后来发现这西服质量确实不咋样,遇水就褪色,洗条西裤,不知要漂洗多少遍、费多少水?可能只能干洗!如此娇贵,岂是为援非准备?反正不怎么讨人喜欢,还不如那些网购的物品,实惠又实用。
行囊中还有一小包物品。临行前那天中午,我正收拾行李时,同事加兄弟老朱急匆匆赶到家里,并支开我妻子,将这一小包物品偷偷地塞到行李箱内,说那边HIV(艾滋病)多,需要这些东西,还是让朋友专门弄过来的,型号齐全,质量上乘,属于享受型的奢侈品。现在看到这包物品,我不禁摇头一笑,“谢谢祖国人民关心!”便将之置于衣柜的角落。
没费多长时间,行囊已空,物品完全归位。我倚靠在沙发上,环顾着拥挤的小房间,凝视那个空空的行囊,又不禁哼唱:


我曾经豪情万丈,
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归来?归去?


 
2
举杯,为你送行!
举杯,为我壮行!
……
初冬,夜色中的北京,总有另一种风情。闹市一隅,没有华灯溢彩,没有都市喧嚣。在一家热气腾腾的东北菜馆里,几位大学同学一起小型聚会。吃的是东北乱炖,喝的是北京二锅头,聊的自然是非洲的事。
一年一度规模盛大的全国骨科学术大会(COA)于2011年12月1日至4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我有两篇论文入选大会口头发言,一篇是关于胸腰椎骨折内固定节段的选择,属于生物力学研究;另一篇是颈椎前路轴向螺钉固定,属于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都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刚好主编《脊柱内固定学》的书稿已经完成,借此机会送达位于皇城根的科学出版社,我便提前一天到达京城,晚上参加这场小范围聚会。
在中国,凡能冠以“第一”,大概都是鼎鼎有名的。我们上的大学是军校——第一军医大学,当时也是一所全国重点院校,不过历史和名气却略逊色一点。1983年我高考入学,300多名同学汇聚祖国南大门——广州。身穿着65式绿军装,“一颗红心头上戴,两面红旗挂(衣领)两边”,拿的是战士的津贴,享受着干部的服饰(“四个衣兜”)。外人看来,一个个都是既威武又有朝气的年青军官,只是人人脸上少年稚气未脱。那个时代的人思想都单纯,在军校更不容有自己的思想。军队的使命就是我们的使命,军人的理想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誓言只有两个字——祖国!毕业后同学们各奔西东,至今还在军队服务的,已不足四分之一。我奋斗了21年,也脱下了那身热爱的军装。第一军医大学于2004年裁军撤编,那段绝版的历史成了自己最美好的记忆。
    那个时候我们真年轻!那个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懂…… 
老赵同学组织了这次聚会。刚入学时,他是班长,我是班副。现在,他是总部机关的师级大校。7月初老赵就知道我去援非的事,是我主动给他电话,通报自己的选择。一些好同学还是尽早知会为好,那是同学之间的信任和默契,本就没有什么神秘,无需遮遮掩掩。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老赵作为总部医务先遣队负责人最早到达震区。当时我们通过电话,我佩服其勇气和豪情。说实在话,军队留给我们这些曾经军人的惟一财富就是勇气和豪情,我珍视之。老赵说,绝对支持!人生有这样援非的经历,那是宝贵的财富;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令人无比欣慰!人到中年,有机会静心下来,思考一些事情,也是非常难得!老金同学在军区门诊部工作,我们两人一起在桂林实习。老金说,老瞿就是牛!好日子不过,自己去非洲图清静,敢想,还敢做!
    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来呀来个酒啊,不醉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