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由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主办,为跨学科和跨文化的人文研究丛书,其宗旨是立足人文学科的具体问题,在跨学科和跨文化视野中探讨中国人文学科的新领域、新途径和新方法,力图在长期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学术范式。本辑包括二十世纪社会主义(以中国与苏联为中心),以及世界史的重写、当代中国民众的跨区域流动等论题。
本书专题研究部分是对金瓶梅文化进行研讨;历史钩沉部分进行了日军迫害盟军战俘的历史沉思,并对中国近代儿童史研究进行回溯与评述;财经探索部分关注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对旅游体验的影响,探讨了亚洲“四小龙”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教育教学部分分别对珠海市韩资企业韩语相关人力资源需求和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热”进行剖析与思考。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经历了五种社会经济制度,即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将来必然要发展到它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学就是要按照历史的顺序,依次地阐明这五种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孙健文集(第
《孙健文集(第4卷):中国经济通史(1949-2000年)》主要阐述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到20世纪末,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并探求其规律性。 《孙健文集(第4卷):中国经济通史(1949-2000年)》分国民经济恢复与第1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国民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
《孙健文集(第3卷):中国经济通史(1840-1949年)》研究从远古中国人类产生时起,直到20世纪末,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性。《中国经济通史》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是古代卷,时间从远古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形态。下卷是现代卷,时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孙健文集(第2卷):中国经济通史(远古-1840年)》主要阐述从远古时期中国古人类出现起,直到公元20世纪末止,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和规律性。中国经济通史(古代部分)主要阐述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形态社会经济的发展、演变。
至少在公元前一千年,北京就开始了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周初分封诸国,蓟城是召公受封燕国的都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蓟城是广阳郡的治所。 《孙健文集(第1卷):北京古代经济史》论述北京古代的经济历史问题。 《孙健文集(第1卷):北京古代经济史》从远古起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止,
本书分为主题研讨:劳工研究;学术研究;书评与随笔三部分,其内容包括:现实与期望:立足本土经验事实的劳工研究;新农村建设:农村发展类型与劳动人口流动;又重商品化与学生工的抗争——以F厂为例等。
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社会学优秀成果奖”每届评出6篇获奖论文,同时严格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获奖论文的主题范围广泛,基本涵盖了社会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和研究领域,体现了中国社会学界的学术水平和重要学术成就,也体现了中国社会学专家学者关注中国现实、回应中国问题、探索中国经验的学术志趣。本书是第三届和第四届优秀获奖论文的合集。
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社会学优秀成果奖”每届评出6篇获奖论文,同时严格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获奖论文的主题范围广泛,基本涵盖了社会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和研究领域,体现了中国社会学界的学术水平和重要学术成就,也体现了中国社会学专家学者关注中国现实、回应中国问题、探索中国经验的学术志趣。本书是第一届和第二届优秀获奖论文的合集。
本卷收录的是《哲学导论》一书,主要论述作者个人哲学观点的创作。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讲主客关系式的传统形而上学到人与世界融合为一,注重现实生活的哲学转向;从理论的角度研究西方现当代建立在人与世界融合为一基础上的“在场”与“不在场”相结合的生活哲学。所涉及的领域除哲学本身外,还包括美学、伦理学和历史哲学。
本书理论前沿部分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广东的战略地位、中国的“普遍二孩”政策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语言探赜探究生态哲学视角下的语言生态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总分关系问题;财经战线对国有企业决策文化进行了思考;教育教学探讨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创新思路,对应用文写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文化研究涉及了苏轼流寓人生的三个意象、爱伦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学部进行了机构调整,没立历史学部,原文史哲学部更名为文学哲学学部。调整后的文学哲学学部决定继续编辑出版学部集刊,定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哲学学部集刊》,选收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学科学者发表的优秀论文,以集中展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哲学、宗教学、语言学学科最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集刊每三年出版一
本书所辑为张胜友的影视政论作品,各篇文章议论风生,旁征博引,资料丰富,雄辩滔滔,具有极大的说服力。而作者的文学笔法,时将诗情画意与议论结合,将议论变成影视图像的画外音,这就使他的全副笔墨不但具有理性的冲击力,还具有艺术的感染力。读张胜友的作品,我们不仅获得审美的感受,还会获得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区域》由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主办,为跨学科和跨文化的人文研究丛书,其宗旨是立足人文学科的具体问题,在跨学科和跨文化视野中探讨中国人文学科的新领域、新途径和新方法,力图在长期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学术范式。本辑包括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和安东尼奥·奈格里在清华大学的系列演讲,以及围绕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21
本书由理论前沿、教育教学、语言探赜和社会治理五部分构成。理论前沿主要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县设市问题和陈烨结构的演变与战略产业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分析;教育教学主要针对独立学院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教师的认证制度进行了思考;语言探赜主要探究了模因论的问题;文化研究涉及了澳门多元文化现象对中华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启示;社会治理
本书分为“生态文明”、“劳动就业”、“群体问题”、“食品安全”四个专题,紧紧围绕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内容包括:乡村旅游助推大梨树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辽宁振兴选择生态文明建设“绿色通道”等。
“笃学讲堂”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进一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以社会面临的重大学术课题、经济热点问题等为切入点,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举办的专题讲座,主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艺术等诸多领域。本书是这些名家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师生互动的真实记录。
“燕京论坛”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术报告丛书,论坛经常邀请一些人文科学领域中的著名学者讲述**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本辑作者包括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以色列著名导演丹?沃尔曼、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康保成、台湾清华大学朱晓海、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教授顶锋、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授张正平等,内
“侨易学”的基本理念是因“侨”而致“易”,前者强调空间维度的整合,后者关注时间维度的演进,其中既包括物质位移、精神漫游所造成的个体思想观念形成与创生,也包括不同的文化子系统如何相互作用与精神变形。《侨易》是关于侨易学研究的年度性学术集刊,本书是第二辑,由“学术空间与知识史”“资本、制度与文化”“器物、意象与观念”“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