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法之外:唐五代的情感书写》收入十四篇文章,讨论九世纪初至十世纪中叶,即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的情感书写。这时候,士人通过讲述和写作来分享情爱诗歌和故事,“风流才子”“有情人”成为士人构想自我形象的新模式。作者从文本、文化两个角度考察这一文学文化现象,一方面分析作品的结构、修辞特点,另一方面考察这种写作兴起的社会原因,通过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1928年至1930年初的“革命文学”论争。这次论争参与方众多,涉及创造社和太阳社的论争,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茅盾、郁达夫等的论争,左翼与梁实秋的论争,等等。本书以每章围绕一两个核心问题展开论述的方式,深入细致地探讨了“革命文学”论争的主要方面。作者一方面重视域外资源对论争的影响,重点发掘了日本福本主
延续《闲话文人》《画家物语》《文人谈》系列,以现代文人的趣闻轶事、传奇人生为主题,既有对钟叔河、流沙河等文化名家作品的阅读赏析,也有闻一多、梁实秋、台静农等文人大家的奇闻异事,这些文人也是当下读书人群体关注的对象。阅读本书,读者会惊喜地发现,因为一篇文章中的某一点,引发对关联人物和事件的追索和寻觅,开启一连串的系列阅读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研究(1917-1949)”(16BZW140)的最终成果。本书用“双方面并置”的方法,从语义学出发,辨析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理念的分野及其在世界文学思潮中的具体表现,把现代中国文学的自由理念置于世界文学版图中,考察两种自由理念进入近现代中国文学思潮领域的历程及其对中国文学
本书是国内评论界资深评论家房伟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专著,是新时代新语境下文学批评家的见解盛宴。本书将其新时代以来所作研究成果精选结集,强调现场感和当下性。以其不同的一套批评笔墨,或深刻精警,或犀利独特,或严谨扎实,或自由放达,从不同的视角或层面来切入新时代的文学创作,表达诉说着他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的职责和使命,以及对于当
本书主要介绍了乡村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乡土情怀的内涵,乡村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文学的影响,接着分别从乡村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等方面出发,探讨了文学如何通过具象的描写和意象的创造,生动展现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以及聚焦于乡村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揭示了文学如何通过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和象征手法等手段,深
赵树理是深刻反映二十世纪中国农村变迁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作品中不但真实地反映出农民的生活状态,而且凝结着作者对于社会主义的想象。赵树理的文学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动表征。本书主要研究两个方面:赵树理文学的叙事话语及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想象。首先,从叙事学方面研究赵树理文学,主要从叙事声音、叙事模式和叙事空间方面论述赵树理文学
晚清式微,她是酒肉丛中的货品,留名在“旅游指南”中的“嫖妓心得”……本书以考察中国古代青楼在诗文中的出现及演变入手,论述了历代青楼文学产生的背景条件、青楼文学与青楼之间的关系,以及科举、士风对其的影响。并创造性地提出“进士与娼妓”这一文学母题,对古代娼妓的才艺风情、生存状况及其与士人的情感牵系都有具体的论述。小品
新时期40年,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充满活力的探索和发展,各种思想的激荡催生了多元化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也曾引发产生较大影响的“百家争鸣”。此著将文学争鸣与探索中的经验与问题作为重审新时期文学的突破口,探究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互动关系;从文学史叙述所忽略或边缘化的文学现象中选取“人物形象嬗变”“女性文学反思”“儿童文学本
本书稿收录了20余篇文艺评论作品,分为“鲁迅专题”“文学评论”“书画评论”“影视评论”以及“青年评论”等五大部分。前面四大部分为绍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的作品集辑,基本上较为全面地展现了绍兴市文艺评论的实绩,其中大部分作品都已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既关注绍兴本土文艺作品的发展,又具备国内与海外的广阔视野;“青年评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