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一九三六年之法西国家、怎样研究中国经济、日本外汇管理、日本新内阁的透视、亚当·斯密《国富论》述评(世界名著提要)、中国现代社会经济问题该怎样讲法——中国现代社会经济问题讲话第一讲、对于三中全会的观感、日本政治机构改革论、由广田内阁崩溃到林内阁成立、日本对华外交转换论等。
本书是作者10年间(2013—2022年)学术论文的汇总,包括文物研究、古代礼俗研究、唐人疾病研究、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古代史研究、读书札记、书评7个部分,尤其是前四类的多篇论文具有一孔之见,可供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收录《文集》前十九种未收录的小书、文章和古籍整理类图书的前言--简明读本《韩非》、曾收录在2000年文集中的《西学东渐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唐钞文选集注汇存》等古籍整理之前言,《卅载交往见真淳--怀念杨承祖先生》等十篇文章。另,附录莫砺锋老师在周先生八十寿辰庆祝会上的讲话、王一涓老师写周先生和祁先生伉俪的两篇文章
本书共收入关涉陇蜀地域田野调查手记等鲜见于报刊的文章共81篇,分为文化、文献、文学和记忆四章。前两章(文化、文献)主要侧重于学术与文化,从文献资料的最基础做起,研主于思,特别力主地方文化研究,倚重田野调查,以便经世致用,体现求真务实,如对陇南礼县固城镇的调查,关于两当号子西礼乞巧早秦文化陇南山歌等陇蜀文化的叙写,都独具
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在云南大学(原为东陆大学)学习、工作和研究中国历史的情缘与学术研究体悟。全书精选了《在把握历史中走向未来》《学术研究必须回答时代命题》《“一带一路”与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构想》等三十余篇文章,主要包括历史研究中的理论指导和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关于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和社科知识普及、读书和治学中若干问题
本书收录《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述东晋王导之功业》《支愍度学说考》《论韩愈》等二十篇,主要为有关两晋、隋唐史事研究,涉及经济、文学、史学、职官制度、兵制、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本书汇集作者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编写的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几门主课的备课笔记、讲义,借此可领略陈寅恪独具特色的授课方法与风格。另收十数篇已刊、未刊文章、访谈、演讲记录、评语、批语等等,颇能反映其文化观念和学术思想。本书包括备课笔记、授课讲义,以及为授课而摘抄的史料等,另附学生听课笔记片段。
本书收录作者生前手定的重要论文与序跋等,如《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邓厂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计六十余篇,对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蒙古史、唐代和清初文学、佛教典籍的著述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另有多篇序、跋述及作者为人为文之旨。
本书收录《论再生缘》《韦庄秦妇吟校笺》《赠蒋秉南序》《寒柳堂记梦未定稿》等十余篇论文。涉及中古史、敦煌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诸多方面。其中,《论再生缘》《赠蒋秉南序》都是作者的重要论著。
本书为作者有关文史问题研究的论文结集,研究时段自汉至宋,集中体现了作者融通文、史、哲进行综合研究的学术理念。主要包括《王充与两汉文风》《魏氏“三世立贱”的分析》《<文赋>写作年代新探》《梁代文论三派述要》《刘勰的两个梦》《杜甫身后的求全之毁和不虞之誉》《<唐语林>原序目考辨》《从“唐人七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