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氧化铝的生产工艺过程,阐述了拜耳法和碱石灰烧结法生产氧化铝的基础理论、基本工艺以及各生产环节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及研究发展趋势。同时针对当前研究热点,讲述了生产氧化铝的其他方法、镓和钒的回收以及赤泥的综合利用。
本书主要介绍赤泥的资源化利用情况,赤泥的理化特性,赤泥用作掺合料对传统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和磷酸镁水泥的作用机制,低钙型和高钙型赤泥基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的制备,赤泥基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水化机理及性能调控方法,赤泥基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耐久性特征,赤泥基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环境相容性,赤泥基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在高速公路稳
本书分为基础篇、实践篇、实训篇三个篇章,基础篇涵盖认识设备点检、认识冶金工业、认识工程制图;实践篇涵盖机械设备点检管理、电气设备点检管理;实训篇涵盖机械单元、电气单元、仪器单元的实操考核演练。
本书结合作者十余年科学研究和实践,以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为对象,系统阐述了动力电池电化学阻抗技术原理、模型描述、获取方法、测量系统及其在锂离子电池状态估计、预测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本书面向电池管理技术领域,突破电化学阻抗技术的实验室应用局限性,可用于指导电化学阻抗技术的工程应用和实践。
本书从实际钢铁企业炼钢-精炼-连铸生产调度的优化问题出发,全面系统地分析该生产过程中的多重性能指标、复杂约束条件、多种扰动因素,深入研究钢铁企业在不同工况下炼钢-精炼-连铸的生产调度优化数学模型的搭建方法及其求解策略。
本书简明介绍了现代冶金行业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设备,多数设备是近年来应用的新设备,本教材突出冶金设备的实用性,从冶金原料进厂开始,依次介绍了散料输送设备、流体输送设备、冶金传热设备、完成冶金反应的设备,直至冶金产品产出所用的基本设备;重点介绍了冶金过程涉及的设备、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和用途的论述,满足“一带一路”沿线
本书是中文、英文、印度尼西亚语三语教材。本书编者从冶金行业生产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入手,构建生产场景,带领读者从金属到金属的生产方法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学习,力求突出冶金生产单元过程的基础理论和特点,兼顾专业性、实用性与普适性,主要包含原料准备、熔炼与精炼、浸出、净化、电解等典型金属生产的典型工艺过程中的应知应会知识。
冶金物理化学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涉及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及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是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从事冶金工作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本书内容分为热力学和动力学两部分。冶金热力学包括溶液基本理论;Gibbs自由能变化计算、应用原则及基本数据的获得原理、方法;化学反应等温
本书主要介绍了钒资源的相关概况,钒的基本湿法冶炼工艺,钒铬渣浸出动力学模型,工业中钒铬渣的一些分析测试方法,工艺优化法-响应曲面法,多种钒铬渣湿法浸出工艺,利用三聚氰胺回收钒离子,利用三聚氰胺分离回收钒铬渣浸出液中钒和铬等。本书系统性强、内容丰富,对钒铬渣的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可供科研院所及钒铬资源综合利
《氢冶金技术进展及关键问题》主要阐述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在氢冶金这一低碳发展领域的既有成果和未来路径。本书针对氢冶金在我国推广应用存在的大规模低成本制氢、高品位氧化球团等关键技术问题,跟踪分析和比较研究了国内外氢能制备、高品位球团生产、氢冶炼技术在基础研究、制造技术、产业应用、实际评价等方面出现的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