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整理研究出土古藏文文献及传世藏文文献,并结合史书,尤其是敦煌出土汉文写本的记载,全面论述吐蕃王朝时期的职官体系、职官体系的演变及其影响作用;厘清职官管理制度的模式与变化及其特征;深刻认识其作为一个民族政权的职官管理内容及思想;客观、科学地评价吐蕃王朝职官管理制度在藏族历史与文化史中的地位;观察其灵活性
本书记载了2023年第十次国家公祭的背景、过程以及社会反响。全书共五部分,内容包括:国行公祭——第十个国家公祭日全记录、海内外同祭——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祀我国殇——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精益求精——各界筹备国家公祭仪式、警示醒世——守护世界记忆。
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总论南怀瑾先生的读史心得。第二章至第八章,分别从社会制度、政治谋略、人生哲学、权利本质、王朝兴替、开基立业和帝王治术七个维度,探讨中国历史的兴衰。
本书稿旨在希望能够透过大明王朝的兴衰史,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北纬42度线这条隐藏在时空背后的生死线,是如何影响中国命运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影响中原王朝国防线位置的最重要因素,不是降水,而是温度。北纬42度温度线,是作者在《谁在世界中心》一书中首次提出的。这条线东起长白山脉南段,经过辽宁沈阳,穿越燕山山脉,渭过阴山北,向
本书是一部中国先秦通史,详细地叙述了我国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和当时诸子百家的思想,为今人再现了几千年前的社会面貌和精神风气,实为一部佳作。
《平宋录》刊于元成宗大德八年,是现存成书最早且最为详细地记载元朝灭宋历程的历史文献。共三卷,纂辑了与平宋相关的史实、诏书、贺表、碑文等材料。《北巡私记》是元末江西临川人刘佶所撰写的一部日记体史书。作者刘佶身为当事人,详细记载了明军破大都后元顺帝的北奔,以及其后约十七个月在蒙古朝廷内外的诸多史事,如顺帝北逃的路线、朝廷官
《胶东通史(全十册)》分两大部分展开,即通论部分和专论部分。其中通论部分6卷,按年代为序,以编年体为主,全面叙述上古时期至建国期间的胶东历史文化全貌,分为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宋金元卷、明清卷和近代卷。专论部分共4卷,采用纪事本末体和纪传体,就胶东历史文化中有特色的内容进行专门考论。 胶东文化作为齐鲁文
《陈寅恪手稿集》收录了现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硕果仅存的全部手稿,此次影印出版,是对陈寅恪著述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学术回顾,全面展现其治学视野、思考与路径。其中的古书批点手稿是陈寅恪生前读书治学的一手资料,直观体现了他如何研读古代文献、如何寻找研究的思路和视角,对后人学术研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而唐史是陈寅恪用功最勤、成就最为
本书是中国最早以方志学命名的方志理论专著。本书设14章。前7章为总论,叙述方志性质、旧志利弊、新志编例;后7章为专论,以作者参纂的《绥远通志》为例,论述方志资料搜集、辨别、整理及编纂等问题。作者总结前人尤其是民国时期修志经验,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述方志的性质、种类、源流、功能及修志方法等问题;肯定章学诚的方志属史论,认为方
水书,是水族用其独有的文字书写的文化典籍,是水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记载有水族古代的天文、地理、民俗、哲学等文化信息,内容博大精深,是水族的百科全书。水书先后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记忆遗产亚太地区名录》,并有79部水书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国水书经典译注丛书》就是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