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整理中古道教灵宝经中佛教词语的源与流的学术研究专著,内容翔实。作者从南朝·宋·陆修静编录的《灵宝经目》中所收录的一组近26万字的“中古灵宝经”中撷取出其全部的佛教词语近400条,解释每一个词语在佛道两种文献中的含义,并列出用例,一是使读者了解道经中的佛教词语的源与流,从而客观评价灵宝经剽窃佛经之说。二是可以为
本书集中探讨欧洲史前期的女神、男神形象以及史前宗教,关注活着的女神,考察前印欧文化遗存和印欧文化的存续发展,以及从中派生的民间信仰和民间神话,辨析其中的女神、男神、仙女、女巫和鬼怪形象,揭示女神崇拜文化基因在文明史中的遗存形式和深刻影响。
《简读玄奘》讲述了佛门圣者玄奘法师的传奇一生,道出了辉煌成就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与磨砺。五万里的兼程,近二十年的游历,少壮离乡,归已迟暮。从杖策孤征,到蜚声异邦,玄奘法师的生前身后,都有哪些奇闻轶事,请阅读此书。
本书以图文的方式,向读者呈现坐落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永宁镇皮匠街西北古尔山脚下扎美寺中古老的强巴殿。扎美寺是滇、川、藏三省区摩梭人和普米族聚居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落成于明末清初。20世纪80年代,扎美寺仅存强巴殿一座实体建筑,直至1986年恢复重建,1993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强巴殿是扎美寺现存
本书通过宏观研究和理论研究,确立认识极端主义的理论框架,厘清和界定极端主义的性质和特征,进而形成对极端主义的基本认识;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认识不同地区极端主义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主要国家针对特定组织、特定群体采取的去极端化措施进行深入案例研究,总结世界主要国家防控极端主义和去极端化的经验教训,为中国防控极端主义
2012年,在内蒙古巴林左旗的辽上京西山坡辽金佛寺遗址,出土了一批辽代彩绘泥塑罗汉像。该塑像高度定实,模仿真人,具有世俗的审美取向,与以往所见的标准化佛教塑像大不相同。2012年,辽上京西山坡佛寺遗址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批辽代泥塑像对于考
明末清初,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住持隐元禅师率众东渡日本,不仅传播佛学经义,还带去了思想、教育、建筑、雕刻、语言、音乐、书法、绘画、篆刻、茶道、饮食、医药等中华文化和先进科学,日本称之为“黄檗文化”,对江户时期的日本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直至今日。本书按一滴草、两黄檗、三籁集、四福寺、白鼠歌、千字文、独立信札、宾主联璧、
此书为幽溪传灯大师一生著述之精华,极具学理性。共分12卷。卷1-2为传灯著作自序以及为他人著作所写序文。卷3为《天台山方外志》总序及各章序言,可总览《天台山方外志》全貌。卷4为《阿育王寺志》总序各章序言,可总览《阿育王寺志》全貌。卷5-6为大师住持高明寺期间法事活动疏文。卷7为记文。卷8为铭文。卷9为赞文。卷10-12
《广南壮族麽经的生死叙事研究》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和文献资料,以广南壮族麽经为研究对象,从民族学、语言学等交叉学科的视野从麽经的生命叙事和禳灾祈福仪式、死亡叙事和情感关怀等视角考察麽经中的生死叙事,分析麽经所建构的历史、文化的面貌和特点,剖析麽经与壮汉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