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多学科的视野,围绕“生态-经济-可持续性”的主线,系统地阐述了自然资源及其与人类发展关系的一系列基本原理。第一篇绪论介绍自然资源学的学科范式。第二篇论述自然资源的性质、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自然资源极限之争与可持续性、自然资源稀缺的透视。第三篇论述自然资源生态原理,包括自然资源生态过程、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人类作
《四川生态建设报告》四川蓝皮书系列,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组织撰写,联合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等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组织、企业界各方专家共同参与。本书紧扣当前四川生态建设的重点、难点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结合理论教学,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热点问题转化为实验内容。全书分3篇7章,共计32个实验,旨在介绍典型二次资源如废弃钴镍材料、废弃稀有金属材料和电子废弃物循环再造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和分析测试方法,包括物理分选技术(破碎、筛分、分选等)、湿法冶金技术(金属浸出、沉淀、溶剂萃取、水溶液电解、
本书对玛纳斯河流域至艾比湖流域的天山北坡干旱区绿洲和湖泊生态环境变化开展针对性研究,旨在发现研究区降水、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养分和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影响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业和艾比湖周边植被分布的影响因素,探讨绿洲农业对水盐和养分的影响机理,分析盐分对干旱区湖泊植被耗水策略的影响,为天山北坡干旱区绿洲农业发展和自
本教材按照绿色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的工作岗位设计学习项目,按照工作种类设计学习任务,每个任务由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课程思政3部分构成。教材由农产品生产环境监测岗位分析、灌溉水水质监测、土壤质量监测、农产品产地空气监测和环境监测质量控制5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设3-4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以1-3个技能实训项目为核心确定知识点
泰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具有迫切性和可行性。本书就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概念内涵、研究区基本情况、生态问题识别与诊断、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关键技术、案例分析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在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识别与诊断分析,进行总
本书是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和兰州大学组成的科研监测团队近5年在祁连山开展气象、水文、土壤及植物群落等方面的生态监测成果。主要内容包括祁连山生态水文过程观测、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森林草地生态系统转换对水源涵养服务格局影响、青海云杉林潜在分布及其生物量碳空间特征系列研究成果,直观地反映了近年来生态环境监测在祁
本书主要是基于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条件下,研究外部性约束的偏向性政策如何打破非清洁技术进步的路径锁定,进而转向清洁技术创新轨道,通过技术创新转型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恢复协调同步发展。具体而言:一是研究清洁技术创新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掌握我国清洁技术创新的发展情况。二是构建一般分析理论框架模型并结合实证分析的方式,研究外
《2021年河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以河南省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对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分析,总结了总体情况和主要生态环境质量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本报告中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来源于国家监测网和省级监测网,主要内容包括18个省辖市共75个国控、3个省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环境质量报告及分析;67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世纪疫情和全球气候变化交织演进的背景下,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地方的资源环境禀赋,深入发掘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