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由分类到综合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法体系,由公里格网到地区、国家,定量揭示了尼泊尔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其地域特征,为促进尼泊尔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做出贡献。
本书以多学科的视野,围绕“生态-经济-可持续性”的主线,系统地阐述了自然资源及其与人类发展关系的一系列基本原理。第一篇绪论介绍自然资源学的学科范式。第二篇论述自然资源的性质、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自然资源极限之争与可持续性、自然资源稀缺的透视。第三篇论述自然资源生态原理,包括自然资源生态过程、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人类作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结合理论教学,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热点问题转化为实验内容。全书分3篇7章,共计32个实验,旨在介绍典型二次资源如废弃钴镍材料、废弃稀有金属材料和电子废弃物循环再造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和分析测试方法,包括物理分选技术(破碎、筛分、分选等)、湿法冶金技术(金属浸出、沉淀、溶剂萃取、水溶液电解、
本书将从多学科交叉角度出发,反映世界科学前沿和新技术、新产业发展成就,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产业安全背景下,考虑我国双循环发展格局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第二,本教材将从理论角度,对物质流分析框架进行深入揭示,从数学角度,阐述数据收集、误差分析、误差传递、不确定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处理方法,科学准确引领物质流分析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要求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必须大力促进经济社会
本报告以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数据为基础,从投入产出角度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国家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评估体系,客观评估并定量测算了我国与区域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探讨了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对区域的贡献和我国自然资源领域国民经济行业科技创新现状,开展了长江经济带、黄河生态带和沿海地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研究。
《物质流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概述物质流分析的历史、目标和应用范围,系统介绍物质流分析理论方法体系,结合具体案例阐明物质流分析方法的应用实践,及其在资源管理、废物管理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支撑作用。此外,本书还专门介绍物质流分析软件STAN安装和分析的具体步骤。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概述,第二章为
本书在梳理国内外有关环境损害责任相关法律法规、学术文献、制度规范、案例实践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环境损害的概念、内涵、类别、程度、指标和具体内容进行了探讨和界定;对损害鉴定与评估的概念、内涵、依据、方法、技术、设备、标准、技术导则和具体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对环境损害案件的立案、量刑、审判和法律监督工作提供了基础性、规
当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系统研究美国自然资源保护措施,学习和借鉴美国对农业自然资源保护的经验及措施,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农业绿色发展、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推动我国不断完善上述领域的标准建设和立法。《美国自然资源保护措施汇编》(全3册)涉及农田建设、生态环境保
本书以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多尺度特征刻画、致贫机理揭示及可持续调控路径探索为目标,采用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要素与综合评价相结合、时序演化与尺度效应研究相结合、数值模拟与实地校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评估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格局,初步解析区域相对贫困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作用关系。本书由三个篇章组成:上篇,重点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