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时代进程为脉络,分文明曙光:原始造物与生活;青铜时代:从礼器到生活;帝国雄风:走向成熟的手工造物;六朝风物:开放、融合与清秀;盛世强音:从雍容华贵到精致内敛;造物转向:从造物典范到蒙元新变;集大成者:敦朴、实用的回归;转型前夜:复古、交流与碰撞八个阶段进行详细讲解,从思想文化、服饰、建筑、交通工具、日常器用等方面
本书记录了成都籍或本人及家人在成都的阵亡将士档案,按照“人名——时间”的体例排列,包括阵亡官兵将士调查表、证明书、遗属请恤材料、政府机关核恤材料以及追悼纪念材料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念价值。本书的出版有利于记录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发挥档案流史存鉴、资政育人的作用,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宋时已有缺佚,由曾巩订补。元吴师道作《校注》,近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
本书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计52万字。其中记帝王和大事的“本纪”12篇,记年代的“表”10篇,记典章制度的“书”8篇,记侯国的“世家”30篇,记人物的“列传”70篇。《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
本书是“中华文化经典”课程的教材图书,是帮助大学生学好人文社会科学的“入门向导”。全书分为上下两编,所选典籍覆盖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历史学等思想内容。上编为精读部分,主要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等六部典籍,采取注释、讲解的方式进行深度阅读。下编为泛读部分,主要包括《尚书·禹贡》《礼记》《山
这是一套别出心裁的中国历史读物,以漫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让历史阅读变得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同系列共分为三本,书名分别为《一口气读完中国史:从远古到秦汉》《一口气读完中国史:从三国到大唐》《一口气读完中国史:从两宋到明清》。每册都包含10万余文字和300多张插图,语言通俗易懂,同时严格遵循历史事实,每一段叙述文字都搭
《中国文化常识1000问》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通俗读本。本书涵盖传统文化、故事传说、历史知识、文学艺术、诗词鉴赏、语言文字、写作技巧、阅读方法、古文解读及哲学思想等多个维度的1000个问题,全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广博与深厚。每个问题都经过精心挑选,既包含趣味性的知识普及,又不失实用性的指导价值,旨在以轻松愉快
本辑设史地考辨、学术探源、国家治理、近世寻踪、性别研究、学界忆往等6个栏目,涉及战国西汉蓟城、妙峰山信仰、明代京卫制度、近代北京女警察等主题,扎实推进了北京城市史及区域史的研究。
《太平天国及晚清社会研究》由南京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主办。本辑分为三个栏目,分别是“太平天国及晚清史研究”“档案整理及考证”“综述及书评”。“太平天国及晚清史研究”收文7篇,“档案整理及考证”收文4篇,“综述及书评”收文3篇。
我国史学自古以会通为己任,太史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郑夹漈取历代之籍,通为一书,无不高屋建瓴,以求鸿博。近世以后,西学东渐,学尚分科,史为断代,以求精深,或失褊狭,有昧于史事演进之大势。唐代结束魏晋以来相承之旧局面,宋代呈现历史文化之新面貌。唐宋之间有一个长期的变革过程,唐宋并称,既有文化形态上的相继,又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