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著主要阐析了东西方思想对话的双向互动;儒学西传与孔学体系的三重性架构等论题。回顾了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南欧天主教传教士早期的儒学西传;法国、比利时和德国等西欧传教士早期的儒学西传以及“礼仪之争”与西方对华态度的逆转等;谈及英美、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以及北欧诸国等欧洲大陆现代汉学家的儒学西传;俄罗斯与东欧现
本书在“克己复礼”问题溯源的基础上,从礼的精神性入手,重审孔孟“礼”论的精神性意涵,并以汉代、魏晋、两宋、明清等时期为节点,梳理了“克己复礼”的诠释流变,展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克己复礼”诠释彰显出的不同风貌。本书特色和优势在于对克己复礼的诠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解读。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本书更加注重对于“克己复礼”的
本书精心收录了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并综合了作者最新的哲思。从内容上看,主要分成四部分:第一编站在中国哲学的角度,重点讨论仁者、儒家心学、新儒学、儒家义务论伦理,进而阐述应如何从语言现象学看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第二编插入比较哲学视角,在阐述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儒家知行学说的基础上,进行中西哲学观念的对比,展开讨论孔子
本书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技术的本质、人与技术的关系进行哲学思考:技术的本质是造物,即制造自然界中不可能出现的人工自然物;技术是人类造物的手段,真正的“造物主”是人类。从更深的层次来看,人与物的关系是技术哲学的基本问题;技术的内在矛盾是它与自然和人的矛盾,但其本身无法解决这些矛盾。 本书评价技术的哲学立场是维护人的生
《外国哲学(第四十八辑)》由七个栏目组成:纪念康德诞辰300年、古希腊哲学研究、中世纪哲学研究、近代哲学研究、现代哲学研究、主题讨论:无限-时间-永恒、书评。纪念康德诞辰300年栏目刊登了赵敦华教授在纪念康德诞辰3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古希腊哲学研究栏目收录了两篇文章,一篇是《重审Doxa(意见)在苏格拉
本书由四卷本组成,立足对哲学发展史中的内在困难及其思想方法症结的批判性感悟,意在探索和创立一种崭新的哲学思维方法,即概念定义和哲学理论建构的综合演绎方法,并通过具体的示范性运用证明其可行性。概念定义和哲学理论建构的综合演绎方法,将模糊的古希腊哲学理性主义精神,升华为拥有自己严格方法论和具体操作规范的哲学行动方案,它用牺
本书试图通过十讲的内容,给现代科学、道德、艺术等方方面面的典型特征及其变化类型以一种大略的刻画,尽量点出那些对于现代理解而言关键的因素,比如人的有限性、现代科学的经验性和数学性特征、现代契约论与社会概念的兴起、资本主义文化批判与后现代的要点内容、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中欣赏方式的转变等,同时将它们组织在一个框架中,并且为之
本书《现代外国哲学》(总第25辑)聚焦边沁及其功利主义思想,边沁是18-19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其理念对现代社会影响深远。作为功利主义创始人,边沁在政治经济学及马克思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鉴于其思想讨论在国内稀少,本专辑旨在填补这一空缺,提升中国学界对功利主义的理解与教学水平。本辑由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与英国伦敦大学学
《俞吾金全集》共20卷,将俞吾金教授的全部作品分为生前出版的著作,生前发表的中文文章、外文文章和遗作三个部分,汇聚了俞吾金教授一生的学术精华,是其哲学思想的全面体现。全集不仅收录了俞吾金教授在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哲学文化和美学等诸多领域的学术专著,还包含了俞吾金教授生前发表的
本书主要讲述了哲学如何改变人类知识和我们生活的世界。作者认为,哲学探究是知识的根源;两千多年来,哲学发展了新概念,重新解释了旧真理,重新定义了基本问题,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也就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哲学塑造的世界里。在书中,作者驳斥了将哲学视为象牙塔里的抽象概念这种误解,在他看来,如果没有哲学,现代世界(包括科学、技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