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基督教哲学1500年》的修订版,是一部专题研究公元216世纪西方中世纪哲学有关问题的学术专著。书稿遵循基本的学术规范,采取历史研究和哲学分析方法,结合国际上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全面介绍了中世纪哲学的思想来源、教父哲学、神秘主义、经院哲学、1516世纪基督教哲学等各阶段哲学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脉络。
长达千年的中世纪被认为没有创建什么重要思想,实际上,中世纪作为古希腊罗马和近现代的中间环节,不仅是社会史中重要的一段历程,也是思想史上重要的一段历程。近代哲学思想与中世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不论是继承或是反叛。本书以近80万字的篇幅,系统地介绍、分析了中世纪重要的思想家,如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波纳文德、邓??司
本书集中了作者有关中国哲学史宏观、中观、微观研究的代表性论文,涉及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比较及由比较而显示出来的特色,如中国哲学的非实体论式,中国人的宇宙观念、思维方式、生存智慧、生命体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予以相对深入地探讨。对于经学诠释、出土简帛、政治哲学、道家范畴、佛禅义理、理学心性、现代哲学等,作者的
本书力图从哲学史的角度全面系统梳理西方中世纪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哲学史、思想史的角度阐述西方中世纪哲学的历史演进。本书所关涉内容上承传统古希腊哲学,下接16至18世纪近代西方哲学,拟从以下5个部分展开:(1)概论:中世纪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理性与信仰关系问题、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共相问题等等);(2)序曲:希腊哲学与
赫尔曼?普莱著刘榜离、张静文译的《安乐乡(中世纪人类对完美生活的向往)》通过中世纪杰出的艺术作品,生动阐释了失乐园及其根植的现实生活。本书以三个文本作为开始,对中世纪晚期出现的思想、梦想以及民间宗教和文学艺术进行了全景启发性的素描,通过对欧洲、美洲以及亚洲的细节描述,为我们呈现出那个时代的具有细微分化的图景。
《中世纪哲学:历史与哲学导论》将视野拓展至中世纪根源于古代晚期思想的四个主要的哲学传统:拜占庭传统、拉丁传统、阿拉伯传统和犹太传统。采取历史的分析的方法,遵循宽容理解的原则,以当代哲学家可以理解的术语,并根据与当今哲学问题的关联重构了历史文本的论证和立场,勾勒出从公元200年至1700年西方哲学的面貌。线索清晰、论述严
针对国内外哲学史界“鄙视”和“敌视”中世纪哲学的理论倾向,本书从哲学乃“对时代精神的实质的思维”以及全部哲学史乃一“有必然性的、有次序的进程”的角度和高度,在对中世纪哲学的基本观点、学术品格、历史概貌和主要代表人物作出概括介绍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并突出强调了中世纪哲学的理论成就和学术地位以及宗教在推动中世纪哲学开拓创新、
《中世纪哲学(套装上下卷)》是中世纪哲学资料选辑,选取了在中世纪有重大影响,对当代学术也有重要意义的哲学家的一些资料,是我国大学哲学系重要的教学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