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佛教与其他文明间的对话》的研究成果之一。研究的主要关键词是“一带一路”、宗教对话与佛教。主要关注的是“一带一路”上中国与印度、尼泊尔、海上丝路诸国(南海航线)以及原西域地带,以佛教为核心展开的,中国与各文明间对话历史的分析,并涉及该对话的当前情况。“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级顶层
本书讲述了1215年至今的800年欧洲猎巫史,重点介绍了如天文学家开普勒为母洗冤、消失的小镇、塞勒姆女巫事件、真实的黑魔法、画家戈雅与女巫、歌德的巫师狂欢、20世纪的巫术裁判所、现代电影电视中的女魔法师等内容。通过现代欧洲质疑传统信仰的角度,作者重新审视了残酷的女巫审判及其受害者的命运,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男男女女被当作
本书稿为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2019年开展擦擦文化田野调查工作的成果之一,对云南擦擦分布情况做了摸底调查,并对擦擦制作历史、工艺、文化等作了介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而又集中呈现了云南迪庆范围对相关擦擦文化的田野调查纪实。擦擦,源自古老的印章文化,后进入中国并与不同地域文化融合、发展。本书稿的田野调查涉及136个擦
本书作者选取明清及民国年间内丹学文献汇编点校成书,所选资料包括《丹道概论》《大成捷要》《修身正印》《地仙玄门秘诀》《觅玄子语录》《金丹妙诀》《玄机口诀》《葛仙翁太极冲玄至道心传》《仙学真诠》《丹经指南》《补天髓》《先天气功筑基要诀》,共计12种。这些资料的特点是比较通俗易懂,或讲解原理清晰,或解释术语明了,或叙述丹法详
本书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丛书》之一,是“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24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本书初版于1999年。本次修订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民族的伦理精神,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深层结构,它是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大众心理上的积淀与自觉,是儒道佛三家伦理思想
本书首次集结了国内著名佛教哲学研究者王雷泉先生多年来面向学生与公众的演讲文稿,主题有“中国佛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佛教哲学与环境生态”“佛教生态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实践路径”“禅的精神与人生智慧”等,涉及《六祖坛经》《法华经》等禅宗经典的哲学解读。全书从哲学角度,对佛学经典或公案进行解读,如对”烦恼即菩提“等进行了详细的
本书作者自高中时代就将李叔同视为人生导师,并研究其著述多年,为了写作本书,更是耗费三年多的时间,从纷繁庞杂的史料中考伪辨正,还原了一个真实、有温度、去神化的弘一大师。
《简读马丁·路德》从展现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虔诚、坚决又矛盾重重的人生轨迹出发,描述了其虔诚与反叛的人生境况,重点揭示出路德思想和路德教义发展的原因、过程,论述了这类宗教思想对于欧洲和北美等国家的深刻影响。
本书系统介绍了印度自《吠陀本集》(公元前二十世纪或更早)至《往世书》成书时期(约公元三世纪)长达数千年间的神话和精神传统谱系。本书分为三大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了或长或短的神话背景介绍,以及其发源历史、精神谱系、流传故事等,客观还原了印度历史中吠陀时期、史诗时期及其之后各时期的面貌。作者以现代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抛弃个人
《帕帕吉传》通过帕帕吉这一传奇式的人物的生平故事,描写印度文化、思想和修为等,借由他与众多的欧美人士的接触、多次访问欧美各国的经历,在丰富的细节上使读者身临其境,切实体会印度智慧的独到之处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和启发。其中,《一切从未分离帕帕吉传》(中)主要记述了帕帕吉1966年退休后游历印度及出访欧美的经历,描绘出一幅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