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劳动力大国,劳动收入份额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收入分配格局,较低的劳动收入份额还会降低消费需求、激化社会矛盾。然而,已有文献大多关注环境政策的规模性收入分配效应,而忽略了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一种市场激励型环境政策,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约束下,总量受限的碳排放权成为了稀缺性资源,企业需要有
本书论述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原理与实践。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原理的产生和发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基础原理;企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评价;用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可靠性与数学方法;我国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方案;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良好实践。本书可指导企业开展有效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本书
在水系发达、河网密布且水动力滞缓的平原城市河网地区,通过水力调控工程措施提升河网水动力,促进河网内水体流动,提升自净能力,改善水环境容量,对平原城市河网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在长三角平原城市河网地区开始实行水动力调控以改善水环境前提下,探索河网水质与水动力的响应关系,使“流水不腐”的概念更加科学化、精确化、经济化,
中国主动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有效的机制和政策工具保障其实现。对碳排放权进行定价、以价格机制引导全社会降低碳排放则是推动经济社会低碳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手段。为此,设计科学合理、成本可承受、相互协调的碳定价机制已成为当今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议题之一。本书基于绿色金融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这一现实,
本书以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为主线,内容包含耕地重金属污染与农作物重金属吸收累积特征、土壤调理剂调控污染耕地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拮抗元素调控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迁移转运、农艺措施调控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迁移转运、镉污染耕地水稻安全种植技术、镉砷复合污染耕地水稻安全种植技术、重金属污染耕地可食用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与安全种植
本书通过梳理生态环境重大工程管理制度的实施经验与未来需求,针对生态环境重大工程面临的机制体系难题,提出了统一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库的建议和相应的措施,科学划定全过程咨询组织与管理的前期决策、勘察设计、招标采购、工程施工、竣工验收以及运营维护六个阶段,并从每个阶段的管理特点、管理内容、管理要点、管理流程和管理成果五个维度进行
本书以中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精神为指导,以生态学、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建构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人的异化和发展理论为基础,对目前高校生态教育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以及将传统教育与生态教育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对生态教育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书将环境规制协同分为区域间环境规制协同和区域内环境规制协同,考察区域间和区域内环境规制协同演化情况。针对环境规制及其协同促进碳减排开展理论分析,将碳排放视作生产要素,建立考虑环境成本的CES和C-D生产函数模型,解释自然资源约束下应对资源瓶颈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的内涵增长路径选择。通过构建门槛模型来研究环境规制及其协同
本书通过综合运用环境科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剖析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理论基础、实践案例和政策执行效果,力图构建一个系统性的分析框架,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决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指导。
本书以“文献研究一机制分析一实证检验一对策建议”为研究路径。首先,对数字经济与环境质量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其次,从理论层面探讨数字经济对环境质量影响效应及其路径机制;再次,构建评价城市数字经济和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并进行测算;紧接着,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及其外生政策冲击“宽带中国”战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最后,以系统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