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吴晓东老师组织的北大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读书会讨论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讨论的对象主要是194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参与者从文本细读入手,结合原始报刊材料以及文本发表的历史语境,探索和发现40年代新的问题空间,从中具体辨析和阐发何谓现代,何谓现代中国等议题,进而辐射出对20世纪中国乃至当下现实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思
在中国现代文学起步的时候,图书、报刊等印刷媒介的成熟与普及改变了以往文学传播的模式,现代传媒机制中的作者、编辑、媒介构成了文学传播的核心力量。文学编辑作为媒介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在文学传播过程中发挥了把关人和推动者的作用,调节着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传播与接受行为,是文学传播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他们往往通过倾注于文学读物中的
唐宋八大家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系统总结期,考察清人对待唐宋八大家的态度,既可勾勒出八大家在清代的接受史,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清代古文发展脉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总结整个传统散文世界学习八大家的经验,有助于完善和建构古代散文的批评话语,具有相当的开创性。此书以清人对待唐宋八大家这一文学
《昭明文选》是我国南朝梁武帝时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撰的一部书,也是今存最早的一部古代赋、诗、文选集。遍及诸体,兼收古今,不仅保留了周秦至齐梁许多作家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反映了当时进步的文学观点与崇高的艺术趣味,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一笔巨大的珍贵文化遗产。全书六十卷,收录了周代至六朝七八百年间一百三十个知名作者
书稿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以刘宋孝武帝朝的政治环境为切入点,全面梳理孝武帝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际关系。进而从历史本身脉络出发,在还原史实的基础上,探寻政治与社会文化、文学变动背后的草蛇灰线。第一、二章侧重史实考论,为文学新变论述奠定基础。第三、四、五章侧重孝武帝朝政治与经学、文学的互动及文学新变研究。书稿正本清源
本书收录了朱自清、罗庸、浦江清等三位先生的二十一篇作品,以时间为序,对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些文学人物、经典作品进行讲解。
本书作者是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学术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本文集是作者对自身学术的一个总结和归纳。主要内容包括古代小说研究、古代戏曲研究、小说戏曲文献研究及整理、古文随笔、文化随笔,以及与学界前辈大师们的学术交往等。尤其是其中古代小说和戏曲研究成果,诸如《金瓶梅》的金学研究、古代戏曲的格律文献的研究,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受到
本书作者对邹平的历史人物、文学作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评论,多为文艺评论,这些文章简短生动,观点新颖,对人有很大的启发。作者喜爱古诗词、国内外文学名篇。本书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人物评论,是关于对自己所结识的艺术家的赞誉;第二类为文学评论,是对古诗词、文学名著、影视作品、艺术的认识;第三类是文学原创,是作者的文学原创作品。
本书收录了其最有代表性的名篇和诸多专家的精彩鉴赏文。所收名篇涵盖诗、词、文三大类,较全面地反映了陆游卓越的文学成就,而鉴赏文则出自钱仲联、袁行霈、霍松林等当代名家之手,深入浅出,流畅生动,既能深入剖析陆游名篇之佳处,又能使普通读者领略名作的音韵美、情感美。
张贤亮(1936年12月—2014年9月27日),祖籍江苏,中国当代作家,被誉为“宁夏的一张名片”。本书稿以张贤亮文学活动为经,以年、月、日为纬,全面、翔实地记录张贤亮一生的重要作品、获奖情况、创作经历、思想观点等。书稿的主要内容包括张贤亮的生平,如家庭背景、求学经历、人生轨迹,创作历程及作品的出版、发表年份,重要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