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如何发掘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如何发挥历史人物的精神价值,如何古为今用,服务当代,就成了传统文化研究者、传播者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春秋>人物与家国情怀》一书以《春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为蓝本,将其中几十
黔中道,唐“十五道”之一,横跨涪陵江(今乌江)、沅江两大流域,纵跨今湘、鄂、渝、黔、桂5省、市、自治区,在自然与人文方面形成了与周边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区域特征与特色。本书以其区域历史、地理与文化作为切入点,从人口构成、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分析黔中道从江南西道独立出来成为单独一道的原因及区域特征。同时
《混一戎华: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一书,主要涉及蒙古帝国与元王朝政治史方面的内容。全书除绪论外,主要由六章构成,其中第一章《臣服或毁灭:蒙元对外征伐政策的演进》以蒙元使臣被杀或遭囚的视角重新思考蒙元的对外政策问题,从总体上考察其对外政策的逻辑变化过程,为后续各章讨论蒙古与元王朝向外征伐的转变及其演进奠定基调。第二章《
所谓永嘉学派,是指诞生于南宋温州,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以事功为主要思想特质的儒学流派。永嘉学派对温州历史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持续至今。本书所收论文的内容均以研究永嘉学派为主,主要分为对学派形成流变的研究和对主要代表人物的研究两部分,方便读者全面了解永嘉学派的基本面貌、思想、传承流变,以及永嘉学派研
从农业工具到膳食饮用,从服装妆饰到建筑家具,从交通工具到玉器瓷器……这些古代物质文化是中国辉煌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细分十目,研究考证古人的吃食住行、文武之道,汇聚300余幅孙机先生亲笔手绘线描图,循名见物,以物证名。作者以深厚的底蕴、晓畅的文笔历数古代物质文化的变迁,搭建通往古人生活现
本书为教yu部青年基金项目:民国救国储金运动研究(项目编号:16YJC770008)结题成果。本书运用社会运动理论考察民国救国储金运动的生成、演化机制,解释这场运动为何发生的同时,进一步探究其凭何如何发生、发展以及因何衰落,全面地展现这场运动中官民互动及其演进过程,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参与者等层面多维度评价这场运动的
《宋学研究》是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组织、龚延明教授主编的研究论文集,旨在建设一个以宋史为核心、涵盖宋代文史哲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承前启后的时代文史哲研究的学术平台,展现海内外最前沿宋学学术成果,有力地推动新宋学的长足发展。本辑内容主要围绕宋代文史哲等方面内容分专题展开,分宋学大讲堂、职官与选举、政治与人物、文献与文化
景宁畲族自治县档案馆藏北洋档案为研究北洋时期地方政治、区域经济、基层社会秩序及整合等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该档案几乎包括从国家制度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其所反应的历史时期,正处于从传统向近代转轨的节点,恰可贴切反映历史转轨:基层政权建设既源自国家体制转型,而国家制度在基层落实又势必呈现在地化的调适,民众社会生活的
本书是2022年我社出版的《时间的记忆?库村口述历史》的深入和延展。作者通过阅读相关历史专著,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并重新翻阅宗谱,将库村的历史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梳理,尝试挖掘、收集及扩展千年历史中原本只以其姓氏或名,或寥寥数语留存于文本中的女性相关信息,力求由一个“具体的人”推及一个“具体的时代”。全书由创述和口述两部分组
本书即《白话本国史》,是吕思勉先生的成名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该书由商务印书馆初版于1923年9月,以进化论史观贯穿全书,以社会史为发力重点,超越以政治史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史学,别开生面,名震一时,之后一版再版,成为二三十年代发行量最大的中国通史,长期被用做大学教材和青年自修的读物。顾颉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