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依托2015年住建部“我国农村人口流动与安居性研究”四川子课题,选取四川省国家级贫困县和艾滋病重大专项示范区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国家百强百万人口绵阳市三台县、国家首批双创“区域示范基地”成都市郫都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长寿之乡眉l山市彭I区以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广元市苍溪县为典型地区,对于上述5个县域、46个
本书为“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丛书”分册之一,主要针对上海乡村的非典型性,从历史、空间和制度等维度,将上海乡村人居环境置于历史路径、城乡关系、制度政策框架下研究。本书综合采用数据分析、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上海乡村变迁的整体趋势,并运用类型学方法探讨乡村类型分化及乡村人居环境特征。本书以结构约束—行为选择视角诠释乡村人
以云、贵地区乡村实地考察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在结合相关资料及数据的同时,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从云、贵两省的经济、地貌、生态、人文等多个角度对该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进行论述及评价。在多因素分析中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在评述中建立乡村人居环境的评价体系,在坚实的调查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给出建设性的建议。本书试图改
本书为“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系列丛书”之一。依托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之“低人口密度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研究”,本书通过田野调查和数据总结了内蒙古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的特点、演变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内蒙古地区乡村人居环境发展存在的突出地域性问题及其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挑战,以解决典型及重点问
本书共十一章,内容包括:江浙乡村发展的政策变迁;江浙乡村人居环境的总体特征;江浙乡村人居环境的类型化;苏北:平原地貌基本型乡村人居环境;苏中:沿江河带发展型乡村人居环境等。
《全球人居环境论坛文集(上下卷)》内容涵盖规划设计、绿色智慧城市、建筑和社区、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水安全、可持续旅游、绿色出行、绿色技术、性别平等、可持续消费与生产、灾后重建等一下卷《范例篇》共收入范例82个,来自全球6大洲34个国家(包括40个绿色城市/城区、11个可持续旅游范例、8个杰出个人/组织、13个规划建设项
本书收录了中心编写的相关领域优秀政策研究报告,内容主要涉及绿色“一带一路”建设、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相关国际环境热点议题,可为生态环保工作者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第一篇“绿色‘一带一路’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要围绕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以及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内在联系开
本书从环境危机切入,探讨了人类自身健康的根源,阐述了人与生物圈的内生关系。从对地球繁衍和宇宙自组织的理解,寻找几百年来心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对话,展示了作为连续体的地球需求与人类需求之间的一种生态心理。原著除了序言、后记、注释、参考文献和索引,主要分为三部分:部分心理学,第二部分宇宙学,第三部分生态学。部分心理学这部分用
本书共分为三个专题。第一篇“环境理论探究”侧重于理论研究,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第一,从理论上探讨了“人”对自然的“伦理”基础问题,以及对“人”和“自然”观念的理解。第二,立足于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思想,对西方环境理论“自然中心论”的理论实质进行了学理性反思。第二篇“环境社会学论理”重在学科建设研究,凸显了理论与实证的结合
本报告主体分为三个篇章:首先,通过对于国家、地方两个层面针对SDG11制订的相关政策的梳理为地方落实SDG11提供快速政策索引;其次,对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和具备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建设基础的地级城市,在上一年度住房保障、公共交通、规划管理、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环境改善、公共空间等领域的成效进行综合评估;第三,选择地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