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技能实训(第4版)/“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准东地区降尘-土壤-植物重金属迁移过程及生态效应研究》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准噶尔煤炭开采区及周边退化生态系统理技术研发与示范》资助下完成,针对新疆准东地区发展造成重金属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的严重损害的问题,通过对研究区降尘、土壤和植物的野外样本收集,测定降尘、土壤和植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分析其来源和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行污
《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路径研究:以湖南省为例》为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课题“绿色发展背景下湖南省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3YBA01)的研究成果,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我国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湖南省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动
《城镇化碳排放效应及调控策略研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城镇化碳排放研究的基础上(第1~3章),本书第4章根据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碳排放现状,从陆地生态系统、能源消费和工业生产过程等方面构建了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清单及核算方法,分析了1995—2013年长三角地区碳收支的时空特征,以期为长三角地区制定差异化的碳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面向城市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和污染防控需求,就开展空气污染预报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全书共分8章,首先介绍了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物来源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各种经典和新研发污染气象参数计算方法及其对空气质量变化的影响;然后基于作者团队30多年来将天气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研究城市空气污染预报问题的成果积累及国内外
《碳达峰、碳中和100问》采用问答形式,是一部面向党员领导干部及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读物,旨在提高全社会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更好推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从认识高度切入,明确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意义。之后沿着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怎么做的逻辑展开。第二章介绍“碳达
本书利用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对采集的京津冀城市灰霾数据进行了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1)海量数据的采集和多尺度数据的兼容。实现了长期站点小时监测数据的采集,实现了监测数据(小时尺度)、经济相关数据(年、季度、月度尺度)的兼容,站点数据、市区数据以及城市数据的兼容。(2)多层面展示灰霾特征。从站点、城市
本书以城市排水工程设计为对象,首先系统阐述了城市排水工程的概念、组成、设计要素,然后论述了城市排水管网工程设计及规范制图,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排水工程中的泵站、一级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消毒、污泥处理处置等单元的设计计算及工程绘图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全书共14章,主要内容包括:城市排水工程的概念与设计元素;城市排水工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虽然其在水环境中含量甚微,却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黄河内蒙古段典型POPs在多相介质中迁移机理及环境归趋行为研究》选择黄河内蒙古段为研究区域,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水沙协同作用下及水体冻融过程中的时空变异特性、迁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根本上看,降低碳排放需要企业积极开展减排研发。本书从碳排放责任视角划分政府政策,研究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策略选择的效果。具体而言,本书首先以两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碳排放责任,分别考虑政府不干预、从生产端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