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分析了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及治理问题的原因,回顾反思了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模式的变迁,比较研究了单一主体治理、协同治理、合作治理三种模式的适用性,论证了合作治理模式对于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构建环境群体性事件合作治理模式的基本条件,并从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治理思路进一步研究了合作治理模式实现
低碳是中欧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开展合作的重要领域,是尽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国际低碳话语权争夺来看,其议题包括碳关税的征收、是否强制定量减排、碳减排基准年等。
居民点生活废污水无组织排放、坡耕地等降雨径流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累计贡献了小流域70%以上的氮磷污染负荷,进行面源污染控制对保障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基于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针对施肥方案和降雨强度双因子对N、P径流流失的组合影响展开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条件下农田径流中溶解氮和总磷的变化趋势,建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是实施农产品农药残留监管的重要技术规范,选择适宜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是保证检测结果科学、准确的关键。为方便从业者更好地了解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关键参数,快速筛选满足相应要求的检测方法标准,本书重点基于现行有效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将各种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原理和灵敏度等关键技术参数进行分类整理
本书是作者十余年关于三峡水库重金属污染物水环境过程及效应研究工作的总结和深化。基于长序列野外实测数据,本书揭示了三峡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时空演变特征、来源、累积量、环境风险;解析了库区重金属污染物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规律及影响因素;阐明了库区鱼体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水平、演变特征、生物放大效应及健康风险。本书内
本书主要研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与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问题,内容涉及大气污染演化与经济成因分析、能源要素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理论模型构建、纳入大气污染防治的绿色发展评估指数、洁净空气的经济价值与大气污染的经济影响、大气污染物影子价格与环境税和排污权交易定价、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及其效果评估、区域雾霾治理联
本书对欧盟、美国、韩国等国际典型碳市场发展历程进行了案例分析,在对中国七大试点碳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就中国试点碳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构建了由43个细化子指标构成的碳市场发育成熟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七大试点的发育成熟度与环境监管政策进行了客观评价。这是该领域内第一部经过调研对中国七大试点进行系统论述的专著。
本书系统分析了我国稀土尾矿库区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与修复技术研究成果。全书共分5章,从稀土尾矿库环境污染问题出发,详细介绍了矿区环境污染的监测、生态安全评价、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生态毒性效应与作用机理、生物监测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等的研究进展。同时,本书将目前污染生态学和生态毒理学常规成熟的研究理论和技术方法贯穿全文,涉及的
本书《建设用地人类健康风险调查评价基础、实践与指南》,由蔡五田,男,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员编著,简要综述了国内外污染场地风险评价程序及技术要求,详细介绍了美国环保署污染场地人类健康风险评价的核心实质内容,以某大型钢铁污染场地为示范区,开展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与现状及未来用地情形下人类健康风险评价
本书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5个大城市--武汉、合肥、南京、上海、杭州,从中选取37个街区分析建成环境与PM2.5之间的深层量化关系。1.阐述街区PM2.5在不同污染程度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差异性。2.定量分析街区建成环境指标与PM2.5之间的关系,及各个指标的影响强弱。构建了对PM2.5具有显著影响的街区绿色空间指标(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