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新津》为地方文史图书,按古迹、文物、人物、非遗、风物、特产、景点七个板块,梳理新津的历史文化,全书配以故事传说、诗文俚语、实地考察经历,让读者了解生于斯长于斯的一方水土,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根脉;指引读者走进新津,了解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物一人,领略景色之美、城市之美、历史文化之美,油然而生热爱家乡、
从国际视野下看长征是很新颖独到的视角,非常有看点。长征的出发是经共产国际批准,并由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与周恩来、博古策划;长征的落脚点有七次变化,后三次变化都与取得国际支持紧密相关;共产国际代表张浩调解红一、红四方面的矛盾;长征的宣传更离不开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苏联出版有陈云著《随军西行见闻录》、腾代远著《中国
本书撷取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颗颗璀璨明珠,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让小读者领略一段段难忘的历史片段:如美丽神秘的上古传说,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雄,流光溢彩的唐宋华章,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的慷慨悲歌……本书是一套故事性很强的少年儿童历史读物,共4册:《华夏崛起卷》《逐鹿中原卷》《盛世王朝卷》《大国风范卷》。语言轻松活泼、考据
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藏《周礼疏》是流传于今的唯一的《周礼》单疏本,其底本应刊刻在宋室南渡之后,有可能是南宋国子监本。残存三十一卷(卷一至三、卷七、卷八、卷十二至十四、卷十八至四十),抄写于日本室町时代(1336-1573)。日藏旧钞本《周礼疏》揭示了《周礼》一书由单疏本到经注疏释文合刻本的文本转变过程,保存贾公彦《周礼疏
《春秋穀梁疏》十二卷,唐杨士勛撰,最早刊刻于北宋咸平四年至景德二年间,由国子监付杭州刻梓,南宋初年得以翻刻。此爲义疏原本,后人称为“单疏本”。南宋中期以后,福建建阳书坊将《榖梁》经传、注、释文与杨疏合编,成十行注疏合刻本,经元泰定间翻刻,成爲明清以后通行《春秋谷梁注疏》的祖本。而宋刻单疏本流传絶少,几乎湮灭不爲人知。明
孔颖达《春秋正义》三十六卷,日本江户时代文化十二年(1815)至十三年近藤正斋据正宗寺本抄出。十二册,每册三卷,现藏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末册(卷34-36)有边栏,其余各卷皆无界栏。半叶15行,行25字上下。卷首有长孙无忌《上五经正义表》、孔颖达《春秋正义序》。有1933年日本东方文化学院珂罗版印本,小林忠治郎印制。同时
张帆,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本书是国内首部译介呈现德国著名汉学期刊(包括《中国学刊》、《东方向》、《袖珍汉学》与《东亚文学杂志》等)的有关中国文学的文献辑录,并对资料文献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为国内中国文学研究提供域外视野。该书编选辑录德国汉学权威期刊评论中国文学的篇目,并精选个案加以深度研究,
《在水一方——沣东文史述略》紧扣沣东新城历史人文主题,全书由“水脉:水泽万物”“城脉:城池崛起”“人脉:人才辈出”“文脉:文化鼎盛”四个部分组成。沣东新城滋养了周秦汉三朝文明,本书由水到城,由人到文,讲述了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沣东新城珍贵的文化遗存,系统梳理了沣东新城的历史文化资源及价值,展现了沣东新城的城
《家在九江》是南方日报南海团队对南海区九江镇进行乡土文化调研成果集结而成的书籍,全书提炼了体现九江风土人情、历史地理文化特性的十个关键字,分别是江、围、渔、商、儒、酒、龙、侨、产、乡,形成十个篇章,集中回答“什么是九江”这一命题。十个篇章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个篇章围绕关键字,分成概述、人物访谈、大事记三个部分,同时穿
月港是明代中后期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商港。在大航海时代,月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动脉,是当时全球化贸易的重要枢纽。“月港文献丛刊·碑刻卷部分”搜集今天月港遗址及周边地区留存下来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以及与海外交流相关信息的碑刻文献,包括但不限于政府公告、地方志、宗教铭文、纪念性碑文等。丛书所收录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