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包括了水处理工程中一些重要的水处理实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了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等四大部分。基础行实验主要包含了常见的混凝实验、沉淀实验、过滤实验、活性炭实验、酸性废水过滤中和实验、活性污泥评价指标测定实验、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测定实验、污水可生化性实验、厌氧消化实验等。综合性设计实验主要包含自来水深度处理实验、光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实验、有机废水臭氧-紫外光化学氧化实验、生物吸附发去除重金属实验等。所涉及实验扣紧水处理相关课程知识,切合实际工程应用。
本书可供高等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环保部门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参考。
本教材得到了江西省“水处理工程程精品课程”、“水处理工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环境工程特色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资助。水处理工程实验”是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必修课,是水处理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业废水处理等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水处理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掌握有关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实践方法、手段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有效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水处理工程实验”是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必修课,是水处理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业废水处理等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水处理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掌握有关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实践方法、手段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有效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实验教材内容是在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并结合多年科研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确定的。全书内容包括:1.实验设计;2.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3.基础性实验;4.综合应用性实验;5.附录10项。本书主要面向高等院校教学,同时也面向生产和科学研究,可供选用。
本实验教材的前言、绪论、第2章、实验3.1、3.2、3.5、3.6、3.7、3.8、3.9、3.10、3.11、4.3和附录由王学刚编写,第1章、实验4.2、4.4、4.6由郭亚丹编写,实验3.3、3.12、3.13、3.14、3.15由李泽兵编写,实验3.4、4.1由李文娟编写,实验4.5由李鹏编写,全书由王学刚负责统稿。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东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参阅了大量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献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教材得到了江西省“水处理工程程精品课程”、“水处理工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环境工程特色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资助。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学刚,男,1979年03月生,硕士学位,副教授。主要从事水污染治理技术、矿山环境修复、微生物资源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江西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1项,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水污染治理、矿山环境生态修复、金属矿床微生物资源化开采技术等方面研究工作。
绪论第1章 实验设计第2章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第3章 基础性实验3.1 混凝实验3.1.1 最佳剂量实验3.1.2 最佳pH值实验3.2 沉淀实验3.2.1
自由沉淀实验3.2.2 絮凝沉淀实验3.2.3 成层沉淀实验3.3 过滤实验3.3.1 滤料筛分及孔隙率测定实验3.3.2
过滤与反冲洗实验3.4活性炭吸附实验3.5酸性废水过滤中和实验3.6活性污泥评价指标测定实验3.7 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测定实验3.8
污水可生化性实验3.8.1 BOD5/COD比值法3.8.2 瓦勃呼吸仪测定污水可生化性实验3.8.3 活性污泥生物降解能力测定实验3.9
污泥比阻测定实验3.10厌氧消化实验第4章 综合设计性实验4.1自来水深度处理实验4.2光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实验4.3有机废水臭氧-紫外光化学氧化实验4.4
生物吸附法去除重金属实验附录 实验用数据表和图
“水处理工程实验”是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必修课,是水处理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业废水处理等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水处理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掌握有关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实践方法、手段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有效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实验教材内容是在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并结合多年科研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确定的。全书内容包括:1.实验设计;2.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3.基础性实验;4.综合应用性实验;5.附录10项。本书主要面向高等院校教学,同时也面向生产和科学研究,可供选用。
本实验教材的前言、绪论、第2章、实验3.1、3.2、3.5、3.6、3.7、3.8、3.9、3.10、3.11、4.3和附录由王学刚编写,第1章、实验4.2、4.4、4.6由郭亚丹编写,实验3.3、3.12、3.13、3.14、3.15由李泽兵编写,实验3.4、4.1由李文娟编写,实验4.5由李鹏编写,全书由王学刚负责统稿。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东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参阅了大量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献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教材得到了江西省“水处理工程程精品课程”、“水处理工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环境工程特色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资助。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