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外石油企业陆续进驻我国,与国内石油企业争夺国内外市场,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给国内石油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国内石油企业已经不再是国内能源供给部门,而成为了国际油气市场中的一个经营企业。国内石油企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整合所属的各种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产出以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在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逐渐成为国内学者及广大石油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
《员工精神激励感知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研究:以石油企业为例》立足于石油企业的实际,以石油企业员工精神激励感知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内外员工精神激励感知和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内石油企业员工精神激励感知的水平进行测度,并对石油企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维度以及石油企业员工精神激励感知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
《员工精神激励感知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研究:以石油企业为例》适合国内石油企业各层级管理人员及广大普通员工阅读。
伍利民,男,四川仁寿人,四川师范大学法学学士,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曾做过师范学校教师,从事过海关工作,担任过县级地方党政领导,现从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科研成果曾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多篇论文发表于《天府新论》等刊物。另出版有诗歌散文集《生命之歌》,工作之余爱好书法和山水画创作,为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
四 研究内容
五 研究的重点、难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精神激励研究综述
(一)精神激励的含义
(二)精神激励的方式
二 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综述
(一)组织公民行为的含义
(二)组织公民行为的维度
(三)组织公民行为的前因变量
三 研究评述
第三章 员工精神激励感知研究
一 员工精神激励感知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三)综合型激励理论
二 石油企业精神激励的特殊性
三 员工精神激励感知量表的编制
(一)量表编制的原则
(二)员工精神激励感知量表的初步确定
四 员工精神激励感知量表的预测试
(一)员工精神激励感知量表的预测试结果分析
(二)员工精神激励感知量表的修订
五 员工精神激励感知的维度研究
(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
(三)信度分析
(四)验证性因素分析
六 员工个性特征与精神激励感知关系研究
(一)性别的员工精神激励感知差异比较
(二)婚姻状况的员工精神激励感知差异比较
(三)年龄的员工精神激励感知差异比较
(四)文化程度的员工精神激励感知差异比较
(五)工作年限的员工精神激励感知差异比较
(六)年收入的员工精神激励感知差异比较
(七)职务的员工精神激励感知差异比较
七 小结
第四章 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研究
一 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交换理论
……
第五章 员工精神激励感知与组织公民行为相关度研究
第六章 员工精神激励的建议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2.石油企业工作特殊性
石油企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尤其是上游勘探开发企业,其工作场地大多在野外,员工工作地点分散、工作条件艰苦,部分员工常年驻外,与家人聚少离多,对家人的照顾不够,难以尽到对小孩的教育管理责任和义务,员工的隐性付出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情绪,对员工的工作绩效造成了消极影响。同时,在野外作业过程中,员工“一岗多职”的现象较为普遍,员工的工作负担重,使员工出现了较大的心理落差,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较大程度的打击,降低了工作产出。
针对石油企业员工构成及员工工作的特殊性,本书认为石油企业员工精神激励应突出两个特点,即精神激励的技能性和精神激励的人本关怀性。
1.石油企业精神激励的技能性
石油企业的人才队伍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三类,前两者的文化水平稍高,后者的文化水平偏低。尽管石油企业员工的素质不尽相同,但都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企业对员工的精神激励不能忽视任何一方。当前石油企业往往忽略技能型员工的精神激励,这是不可取的。技能性员工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其处于企业生产的第一线,承担着企业最为艰苦的工作,为石油企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石油企业应像尊重高级专家那样尊重技能型员工,像关心高级专家那样关心技能型员工的成长。通过制订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计划和技师、高级技师管理办法等,积极组织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全面开展班组长培训,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操作技能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满足技能型员工的自我成就感,从而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一专多能、适应国际市场规范施工作业要求的高素质操作技能人才队伍。另外,石油企业还应积极营造适应员工发展的工作环境,从吸引、培养、使用等三个环节出发,不断改进人才管理范式和管理方法,促进各类员工精神层面的提升,形成员工工作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各类员工共同发展,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带动石油企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不断地取得进步。
2.石油企业精神激励的人本关怀性
石油企业员工工作的隐性付出往往没有被企业正式的薪酬制度所认可,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隐性付出补偿机制,因此石油企业员工精神激励应体现人本关怀性,以此来弥补员工的隐性付出,并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方面可以借鉴西北油田公司的经验。西北油田分公司在乌鲁木齐修建了三个大型职工住宅小区,这就稳定了后方,使一线员工安心工作。同时,在油田建设先进的体育场馆,实行职工轮休制度。为了解决油田双职工无法照顾家庭的困难,公司成立了“帮扶站”,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扶体系,极大地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西北油田分公司把“创建和谐企业”的理念贯穿于油田开发工作中,通过创新帮扶思路,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扶体系,使帮扶工作成为稳定一线职工的民心工程,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以人为本的关怀激励机制,从而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