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丛书》首次推出了30个品种,包含经、史、子、集等各个门类,囊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该丛书以尊重原典、呈现原典为准则,对经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译和评析,为现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国学经典扫除了障碍。所推出的30个品种,均选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由国内权威专家袁行霈、唐明邦、赵逵夫、王兆鹏、唐浩明等倾力编注,集经典性与普及性、权威性与通俗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套优秀读本。
\\t《千家诗》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影响也非常深远。全书共22卷,录诗1281首,都是律诗和绝句。本书由王星编注,精选律诗和绝句200多首,对所选诗歌进行了注释和评析。
国学经典丛书千家诗目录
\\t
\\t
\\t
\\t千家诗卷一五绝·001
\\t春晓孟浩然·003
\\t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004
\\t送郭司仓王昌龄·005
\\t洛阳道储光羲·007
\\t绝句其一杜甫·008
\\t山中送别王维·010
\\t相思王维·011
\\t春怨金昌绪·013
\\t左掖梨花丘为·014
\\t春游曲王涯·015
\\t商歌罗与之·017
\\t登鹳雀楼王之涣·019
\\t独坐敬亭山李白·020
\\t题袁氏别业贺知章·022
\\t夜送赵纵杨炯·023
\\t竹里馆王维·024
\\t送崔九裴迪·025
\\t送朱大入秦孟浩然·027
\\t长干行崔颢·028
\\t悯农李绅·029
\\t咏史高适·030
\\t罢相作李适之·032
\\t逢侠者钱起·033
\\t答李浣韦应物·034
\\t宿建德江孟浩然·035
\\t秋风引刘禹锡·036
\\t秋夜寄丘员外韦应物·038
\\t秋日耿湋·038
\\t秋日湖上薛莹·039
\\t宫中题李昂·040
\\t寻隐者不遇贾岛·042
\\t汾上惊秋苏颋·043
\\t蜀道后期张说·044
\\t静夜思李白·045
\\t秋浦歌李白·046
\\t水宿闻雁李益·047
\\t赠乔侍御陈子昂·048
\\t答五陵太守王昌龄·049
\\t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050
\\t婕妤怨皇甫冉·052
\\t题竹林寺朱放·053
\\t于易水送别骆宾王·055
\\t送兄唐七岁女子·056
\\t别卢秦卿司空曙·057
\\t答人太上隐者·059
\\t杂诗王维·060
\\t梅花王安石·061
\\t江上渔者范仲淹·062
\\t乌江李清照·064
\\t灯花王质·066
\\t咏雪傅察·067
\\t除夜宿太原寒甚明于谦·069
\\t千家诗卷二五律·071
\\t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073
\\t春夜别友人陈子昂·074
\\t送友人李白·075
\\t送友人入蜀李白·076
\\t次北固山下王湾·077
\\t苏氏别业祖咏·078
\\t题玄武禅师屋壁杜甫·079
\\t春宿左省杜甫·081
\\t终南山王维·082
\\t登总持阁岑参·083
\\t寄左省杜拾遗岑参·084
\\t登兖州城楼杜甫·085
\\t破山寺后禅院常建·086
\\t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086
\\t题义公禅房孟浩然·088
\\t携妓纳凉晚际遇雨杜甫·089
\\t其二杜甫·090
\\t圣果寺释处默·091
\\t醉后赠张旭高适·091
\\t玉台观杜甫·092
\\t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杜甫·094
\\t旅夜书怀杜甫·095
\\t登岳阳楼杜甫·096
\\t送崔融杜审言·097
\\t江南旅情祖咏·098
\\t宿龙兴寺綦毋潜·099
\\t题松汀驿张祜·100
\\t宿云门寺阁孙逖·101
\\t野望王绩·102
\\t送别崔著作东征陈子昂·103
\\t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李白·104
\\t临洞庭孟浩然·105
\\t过香积寺王维·106
\\t送郑侍御谪闽中高适·107
\\t秦州杂诗杜甫·108
\\t禹庙杜甫·109
\\t望秦川李颀·110
\\t同王徵君洞庭有怀张谓·111
\\t渡扬子江丁仙芝·112
\\t幽州夜歌张说·113
\\t千家诗卷三七绝·115
\\t春日偶成程颢·117
\\t春日朱熹·118
\\t春宵苏轼·119
\\t城东早春杨巨源·120
\\t春夜王安石·121
\\t初春小雨韩愈·122
\\t元日王安石·123
\\t上元侍宴苏轼·124
\\t立春偶成张栻·125
\\t打球图晁说之·126
\\t咏华清宫杜常·127
\\t清平调词李白·128
\\t送元二使安西王维·129
\\t题邸间壁郑会·130
\\t绝句杜甫·131
\\t海棠苏轼·132
\\t清明王禹偁·134
\\t清明杜牧·135
\\t社日张演·136
\\t寒食韩翃·137
\\t江南春杜牧·138
\\t上高侍郎高蟾·139
\\t绝句僧志南·140
\\t游园不值叶绍翁·142
\\t客中行李白·143
\\t题屏刘季孙·144
\\t漫兴杜甫·146
\\t庆全庵桃花谢枋得·147
\\t玄都观桃花刘禹锡·149
\\t滁州西涧韦应物·150
\\t花影苏轼·151
\\t北山王安石·152
\\t湖上徐元杰·154
\\t漫兴杜甫·155
\\t春晴王驾·
千家诗卷一〓五绝国学经典丛书千家诗
\\t春晓①孟浩然
\\t
\\t春眠不觉晓②,处处闻啼鸟。
\\t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③
\\t【注释】①春晓:春天的早晨。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③知多少:不知有多少,极言落花之多。
\\t【评析】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今湖北襄阳)。他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他早年隐居襄阳鹿门山,漫游吴越。但在人人向往功业的盛唐,他也曾在开元十二年(724)往洛阳求仕,开元十六年(728)进京考进士,不第后还乡。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为荆州长史,他也曾被招致幕府,后仍返回家乡做隐士,不久即因背上长毒疮而死。李白盛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赠孟浩然》),孟浩然即使并不像李白所赞,是个一心一意的高洁隐者,但终究对仕途不够积极,更难以去奔去竞。如果还多活些年,也许还是会像陶潜一样,终生归隐田园吧。在他的心灵中,对高洁的追求始终强过世间的奔竞之心。
\\t这首《春晓》,一题作《春晚绝句》,大约是写于快到晚春的时节。诗歌写春日晨起时的感受,一夜好睡,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外面到处都是鸟儿清亮的鸣叫之声,春天是多么的美好呀!然而昨夜,却下过雨,在沙沙的风雨声中,不知有多少美丽的花儿被吹落了!诗人敏锐而细微的心灵感受,通过这首精美的诗句定格下来,传达到我们的心中。
\\t这首诗应该是没有经过什么特别的构思,只是从作者纯净的心间自然流淌出来的。诗人准确抓住了清早醒来最突出的鸟声,而且是“处处闻啼鸟”,无限的春光通过听觉而得以充分的展现。又从听觉入手,引入昨夜似乎有风雨之声,而深深感慨“花落知多少”!可以说这是一首听出来的诗,以听觉和联想为主是它最大的一个特色。
\\t比起“春晚群木秀,关关黄鸟歌”、“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诗中的鸟声更单纯、更突出、更清亮,更能唤醒我们曾经有过的听觉感受,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无限春光和勃勃生机。所以尽管后面有“花落知多少”的深深感慨,我们却不会有“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悲伤,后者更多引发的是一种身世之悲,一种负面的情绪,而这里却是让我们深思生命与美的易逝,而更加热爱生命。
\\t
\\t访袁拾遗不遇①孟浩然
\\t
\\t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②。
\\t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t【注释】①袁拾遗:袁瓘(guàn),襄阳人,后移居宋州(今河南商丘),唐玄宗时曾任左拾遗。拾遗:唐代谏官名,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从八品上。②江岭:指长江、五岭一带。五岭在湖南、江西与两广、福建交界处。流人:判罪被流放的人。
\\t【评析】袁瓘是襄阳人,喜爱剑术,是孟浩然的老乡兼好友,后迁居到河南睢阳,孟浩然到洛阳曾专程寻访袁瓘,而当时袁被贬官岭南,故此诗一题《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后来袁瓘遇赦而归,授官太祝,孟浩然写有《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孟浩然最终曾在长安与袁瓘重逢,而袁瓘不久调任赣县尉,孟浩然写了《送袁太祝尉豫章》诗,可见两人交往时间很长,友谊很深。
\\t这首诗写他特意到洛阳去拜访老友,千里来访,也可能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友谊,或许还有其他的期望,然而从两人的交往来看,这次寻访应该主要出于友情。不带其他目的、纯情的交往是多么美好,尤其是当人们成年了,进入社会之后。
\\t但当他找到那里时,却得知朋友被流放江岭。专程寻友不遇,诗人当然十分失望,但朋友不是去旅游了,而是获罪贬官流放了,所以诗人并没有在诗中多表达失望情绪,更多的是对朋友的关心和同情、安慰和祈盼。但这些,都说得十分委婉、平淡。“我到洛阳来访你这个大才子,你却被流放江岭一带了。虽然听说岭南的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