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环境影响综合评价》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借助地理学、海洋学、环境学、生态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紧紧围绕各类海湾围填海规划方案(包括项目)对资源(如港口航运、渔业、旅游等)及海洋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从数值模拟、生态与环境评价和社会经济评价及损益分析等方面着手,综合评价了福建省13个主要海湾历史围填海活动和未来围填海规划需求,并就其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环境容量和资源的损耗以及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损益分析和评价,拟定了福建省13个主要海湾未来围填海规划,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和海域使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可供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海洋管理等专业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学生参考、使用。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以各海湾为整体单位,全面开展围填海活动的正面效益和负面影响回顾、现状评价以及围填海规划方案的预测性综合评价。《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是一项开拓性、创新性、跨学科综合研究的成果体现,也是国内第一次从历史、现实、未来的服务发展和战略角度全面、系统、科学、客观地总结海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关系的力作。
第1章 福建省海湾概况
1.1 海湾自然环境概况
1.1.1 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
1.地理位置
福建省海湾北接浙江省,南连广东省,西靠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临台湾海峡,地处太平洋西岸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及南海与东海的交界处,扼东北亚和东南亚航运通道的要冲,位于我同南方航线的中段。尤其是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省仅一水之隔,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和特殊。福建省海湾在当前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促进闽台交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区位条件
1)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福建省沿海地区港湾众多,港口建设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加之陆上对外交通受地形的制约相对比较闭塞,因此福建省历来将门户开在海上,长期以来就与海外有广泛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沿海地区更是率先实行开放政策,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最早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因此,福建省沿海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为该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福建省与海峡东岸的台湾省同处于我国东南海域与太平洋连接的重要位置,共同构成了环太平洋战略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