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老百姓都认可中医,主动选择中医就诊的人也越来越多,但人们还是经常感慨:好中医越来越少。其中人的因素是首要的。从满足老百姓对中医药防病治病的需求来说,中医药人才的层次应是多种多样的。但目前,中医药人才评价多以考、评、聘为主,考试仍是中医药人才评价的主要手段。本书研究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文化、中医传承、中医人才培养等方面。同时,本书还关注中医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探讨如何通过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医的影响力,为中医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王瑞雯,女,汉族,籍贯山东荣成;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职于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济南市中医医院)党办副主任、团委副书记,多年来始终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播弘扬为目标。主持并结题省中医药科技计划发展项目1项,参与1项,参与省中医药管理局专项研究课题1项。先后获评市卫健系统办公室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团干部等荣誉。
第一章中医传承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第一节中医学的发展与展望
第二节中医传承内涵
第三节中医传承模式
第四节中医典籍的传承与保护
第二章中医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中医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中医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
第三节中医教育的传统与现代融合
第四节中医人才培养的实践
第三章中医教育体系
第一节中医本科教育
第二节中医研究生教育
第三节中医专科教育
第四节中医教育体系的完善
第四章中医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
第一节中医国际化
第二节全球化与中医药文化
第三节中医人才国际化培养
第五章中医与现代融合的新篇章
第一节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第二节中医与现代科技的应用
第三节中医药的现代化道路
第六章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中医学的宗旨和价值观
第二节中医学疾病观
第三节中医学防治观
第七章中医传承与创新
第一节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第二节中医临床教学实践创新
第三节中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第八章中医思维能力培养
第一节中医思维能力训练概述
第二节思维的一般知识
第三节中医思维能力训练
第九章中医个性化培养
第一节个性化培养的内涵与路径
第二节高尚人格培养与教育教学模式变革
第三节多元化感悟与多元化发展
第四节个性化引导与批判意识培养
第十章中医课程数字化教学
第一节教学环境的改变
第二节教学资源的改变
第三节教学模式的改变
第十一章互联网 中医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互联网 中医健康管理
第三节互联网 中医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