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五个专辑组成,作品既有人物散文,也有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作品既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顶礼,也是现实生活的速写与画像。既是人生观察的扫描与思索,也是人性的体贴与温情的抚慰 。
本书为散文集。无论是乡土的追溯,少年往事的缅怀,城市的思索,还是异乡的考量,总是有一股浓得化不开的乡愁,作者的人文关怀及文学唯美相融相合,会给文学爱好者、大中学生带来视觉的愉悦与人生的启迪。
万辉华,湖南岳阳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先后出版散文集《心灵一片风景》《书生情怀》.诗歌集《四月物象》。2021年,文艺评论《在文学中复活故乡》获得湖南省优秀文艺评论奖。并有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分别获得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省记者协会、湖南省广播电视局优秀作品奖。
目录
第一辑 山水寻芳
成都,成都 002
峨眉山 005
洪江的前世今生 007
云南纪行 010
风凰:记忆或遗忘的影像 013
哦,梵净山 016
内蒙问古 019
重游南岳 023
神农架散记 026
游闽日记 028
九嶷山赋 031
在水之湄 033
访圣安古寺 037
冬阳下的紫竹林禅院 039
登太子庙 041
芭蕉湖,可栖居的后花园 043
第二辑 俯仰之间
城陵矶忆往 048
吃茶去 057
得月楼茶社赋 058
东乡女子如苇般活着 060
俯仰之间 062
艾蒲飘香赏湖光一与李汉秋教授聊节庆文化 064
岳纸忆旧 066
小镇奇人 070
两位老哥们 073
致杜英 075
秋日里的范坳村 077
人兽之间 079
追忆我们的青春年华 083
桂花飘香最忆君 086
一堆火 089
心香泪酒祭凌云 091
我与岳麓书社的书缘 093
第三辑 书香诱人
魔幻其文悲悯其心一莫言长篇小说《蛙》读后 096
由说理儿说开来一读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099
身体写作与意淫 102
江湖夜雨十年灯一读张步真散文集《江湖之远》 105
对学术现象的扫描与解析一读《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 108
活在当下,文学评论家何为?一读《2666》礼记 111
用温情烛照灰暗的人生-读张阳球小说集《稻草人》 113
一个叛逆青年形象的成功塑造-读贺学群长篇小说《坏孩子》 117
对艺考生生存状态的真实揭示--读陈瑶《孩子,你独一无二》 121
为江心岛著传为生民立命一读刘子华报告文学集《梦回长江》 124
都市话语过度消费的陷阱一-读孟大鸣中篇小说《我们的故事》 127
乡村的沦落与救赎一读王天明长篇小说《女村官》 130
述江湖野史铸古镇风流一读李望生小说集《箩神》 133
怀念割舍不尽的乡愁-读葛取兵小说集《一树桃花寂寞地开》 137
把童年创伤凝结成美丽珍珠一读张灵均散文集《我在洞庭等一片帆》 140
书香传家家风怡人一读欧阳德儒《华翰集》有感 143
以小人物的命运来书写一条大湖的变迁一读查建中中篇小说《蒿子》 146
《本土》接着《异乡》讲故事 149
风流儒雅亦吾师一读孟冲之诗集《杜诗重构》 151
水汽氤氲涉笔成趣一读周拥军《精神的桃园》 154
性情写作里的乡村牧歌-徐辉散文印象 157
寻找一块安放乡愁的地方-读江哮散文集《向家的方向奔去》 160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一解读许定贤诗集《梦中吟》 163
妙联宛天成-陈天雄先生楹联赏析 167
挥毫写出扬雄赋-读段福林先生《南湖史话》 171
此情可待成追忆-读袁硕望文化随笔 173
留住古镇文化的记忆一读《湖南长乐古镇文化》 176
底层写作的自信与坚守一读姜玖林小小说《那年,情窦初开时》 179
刘爹家的那些事一读《爱代代相传》 182
母亲对儿女的单恋是无尽的一读《夏至的微信书》 185
一曲低吟的乡村挽歌一读许敏荣《土地作证》 188
把泪流向心一读严歌苓《芳华》 190
2010年我的书事 193
2012年我的阅读 197
2017年我的阅读 202
第四辑 观影有悟
美丽是愁人的一一观电影《为你而来》 206
飞越青涩年华-观电影《我11》 208
谁是病人?一观电影《搜索》 210
观电影《半夜不要照镜子》 213
人性张扬与禁锢的二重变奏一观电影《白鹿原》 216
一部有丰富内蕴的反腐警示片一观看《绝不姑息》有感 219
第五辑 名士风流
王闿运的狷与狂 224
黄侃:我本楚狂人 227
曾广钧的离经叛道 231
吴敏树的布衣人生 234
郭嵩焘的书生气 237
左宗棠与读书 239
曾纪泽的读书生活 241
梁漱溟的儒佛人生一读《梁漱溟日记》 243
民国范儿杨步伟一读《杂忆赵家》 245
杨树达的胆气 248
程千帆与沈祖棻 250
我所知道的任继愈先生 254
1949年后,报人徐铸成的过山车人生 256
1949年后:顾颉刚的苦闷 259
哲学大师李泽厚封笔了? 262
家族记忆与心灵史一读齐邦媛《巨流河》 264
那个时代,那些人的生趣 267
那个读书最堪忆的时代一读扬之水《〈读书〉十年》(一、二) 270
知识分子与中共领导通信的礼套 272
后记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