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想以简单通俗的方式告诉读者“哲学是什么?”“哲学不仅很有趣,而且还很有用”。为此,本书选取了那些关系到我们该如何生活的重要主题,内容分为五个板块,它们分别是“生存与死亡”“幸福与痛苦”“国家与个体”“语言与意义”和“知识与逻辑”。存在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死亡?我们该如何活着以及如何能活得更好?如何才能获得幸福?我们是怎么讲出有意义的话的?逻辑有什么用?这一切,都能在哲学中找到答案。
无
董玉知,笔名湖底的海因斯
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北京大学-耶鲁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成员
参与德国图宾根大学交换项目,与国际学者深入交流,拓宽学术视野。
系统学习哲学近十年,熟悉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理论。
熟练掌握四门语言,游历广泛,足迹遍布欧洲十几个国家,丰富的旅行经历不仅增长见识,也为哲学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独特的视角。
第一篇 生存与死亡
第一章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003
第二章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017
第三章 萨特:存在先于本质 028
第四章 海德格尔:向死而生 041
第五章 尼采:那些没能杀死我的,使我更坚强 052
第二篇 幸福与痛苦
第六章 亚里士多德:卓越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067
第七章 休谟: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077
第八章 康德:自律即自由 087
第九章 叔本华: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左右摇摆 098
第十章 密尔:“宁做痛苦的苏格拉底,也不做快乐的猪。” 109
第三篇 国家与个体
第十一章 柏拉图:国家是大写的人 121
第十二章 霍布斯: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 130
第十三章 洛克:政府没有其他目的,除了保护财产 138
第十四章 卢梭: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147
第十五章 约翰·罗尔斯:正义即公平 157
第四篇 语言与意义
第十六章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当今法国国王戴假发 167
第十七章 维特根斯坦:不存在私人语言 174
第十八章 普特南的孪生地球:意义并不是在脑海里面 181
第十九章 克里普克的因果指称理论:1968年的美国总统是? 188
第二十章 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可能世界和现实世界一样真实 196
第五篇 知识与逻辑
第二十一章 康德的先天综合命题:先天综合判断是可能的 205
第二十二章 蒯因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批判: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 212
第二十三章 葛梯尔问题:知识是得到辩护的真信念吗 220
第二十四章 刘易斯·卡罗尔对演绎推理的质疑:阿喀琉斯与乌龟的第二次挑战 228
第二十五章 贝纳瑟拉夫识别问题:我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无法同时与知识论和语义学框架相一致 235
第二十六章 尼尔森·古德曼的新归纳问题:什么是一个合理的归纳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