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数字时代最具革命性的艺术形态之一,新媒体艺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技术革新浪潮之中。其历时性演进脉络虽相对短暂,却深刻反映了信息技术发展对艺术范式的重构作用。当前学界对该领尚存显妻分歧,既有技术决定论者强调媒介本体论价值,亦有文化研究沣重社会竟关联性,这种多元阐释格局恰成为深化理论研究的现实动因。杰书从娃个学的角度出发,对新媒体艺术进行溯源,辨析新媒体艺术概念及其特征,尝试构建新媒体艺术理论:并对新媒体艺术进行分类,加以丰富的新媒体艺才案例进行论证,阐述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手段和表达方式,为新媒体艺术研究者提供一个较好的理论和实践视角。
*聚焦前沿艺术形态:关注数字时代最具革命性的艺术形态之一 新媒体艺术,紧跟时代前沿,满足读者对新兴艺术领域的求知欲。
*深度剖析发展脉络:对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技术革新浪潮中的新媒体艺术,梳理其虽短暂却深刻反映信息技术对艺术范式重构作用的历时性演进脉络,呈现其发展全貌。
*跨学科视角: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出发对新媒体艺术进行溯源,拓宽了研究视野,为读者带来更全面、多元的理解。
*丰富案例论证:对新媒体艺术进行分类,并以丰富的新媒体艺术案例进行论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便于读者理解和学习。
*提供实践视角:阐述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手段和表达方式,为新媒体艺术研究者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和实践视角,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青年拔尖人才,从事影视与话剧编剧、影视戏剧研究。本、硕、博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及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年获得清华大学学生最高荣誉特等奖学金。 主持教*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和旅游宏观决策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等科研项目,于《当代电影》《中国电视》《中国作家》《甘肃社会科学》《中国电影市场》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于《光明日报》、光明网、CCTV电视剧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表大量文艺评论。代表作有网络电影《逆流而上》,网络剧《石来运转》、微电影《人生答辩》《青春的N 1种设计》,话剧《惜别》《万岁,少女》《丹青难画》等。
第一章 新媒体艺术理论溯源 / 001
第一节 媒介学与新媒体艺术 / 001
一、什么是旧媒介 / 003
二、媒介发展史 / 006
三、电子媒介的崛起 / 009
第二节 什么是新媒介 / 010
一、新媒介概念 / 010
二、新媒介关键特征 / 011
第二章 新媒体艺术及相关概念 / 015
第一节 新媒体艺术概念 / 015
一、新媒体艺术概念的梳理 / 015
二、与传统艺术的主要区别 / 019
第二节 新媒体艺术关键特征 / 023
一、新媒体艺术关键特征 / 023
二、新媒体艺术创作维度 / 028
第三章 新媒体艺术创作的关键词与美学特征 / 033
第一节 后人类 / 033
第二节 赛博格 / 036
第三节 赛博空间 / 041
一、赛博空间及其概念的发展 / 042
二、赛博艺术、元宇宙 / 045
第四节 仿真/交互/虚拟 / 047
一、关于仿真 / 048
二、关于交互 / 056
三、关于虚拟 / 058
第五节 社群/玩家 / 060
一、社群 / 061
二、玩家 / 061
第六节 身体/身份 / 067
一、身体的含义 / 067
二、身份 / 069
第七节 时间/空间 / 069
第四章 新媒体艺术类型与范畴 / 074
第一节 主要艺术类型 / 074
一、数字艺术 / 074
二、录像艺术 / 078
三、互联网艺术 / 080
四、交互艺术 / 083
五、装置艺术 / 085
六、虚拟现实 / 087
七、人工智能艺术 / 087
八、NFT 艺术 / 089
九、电子游戏艺术 / 090
十、数字动画 / 091
第二节 相关软件与技术支持 / 093
一、软件介绍 / 093
二、人机交互 / 103
三、远程操控 / 103
四、数据审美和数据可视化 / 106
第五章 新媒介艺术形式与创作主题 / 109
第一节 时基媒介 / 110
一、基于时间的媒介 / 110
二、时空压缩 / 112
三、媒介考古学 / 113
第二节 光媒介 / 115
一、基于光的媒介 / 115
二、城市光艺术 / 118
第三节 天气媒介 / 122
第四节 声音媒介 / 124
第五节 身体媒介 / 125
第六章 中国新媒体艺术发展现状 / 127
第一节 历史回顾 / 127
第二节 艺术展览发展现状 / 129
第三节 院校基本情况 /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