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命意向性的历史演绎——黑格尔逻辑学体系的现象学塑造 读者对象:大学生、研究生、大学教师、研究学者
辩证法是一门极易被误解和误用的逻辑科学,它虽明确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但又常常被僵化的形式思维所影响,成为被人们诟病的“变戏法”。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黑格尔思辨逻辑的生命内涵被完全抽离了,只剩下空洞的躯壳。相反,恰恰是生命意向性有序的新陈代谢,创造了辩证法的逻辑,赋予思辨的丰富价值和意义。为了基本的生存,生命意向性在存在论中进行着盲目的“过渡”。在“过渡”中,它看到了让它疲于奔波的背后本质。生命意向性是自由的存在,绝不甘于被本质所限定。它将目光锁定本质,于是,既作为参与者也作为旁观者的生命意向性,便开始了一场“反思性”的演绎。最终的结果却是看清了自身自在自为的本质,从而实现了存在与本质的统一,达成自由的概念。生命意向性将这种自由的概念推及到整个世界中,使得全体存在共享生命的崇高荣耀。虽然黑格尔逻辑学具有“唯心论”的局限,但其能动性方面,还是得到马克思认可的,能动性的始源恰恰在于生命意向性的活动。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