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剖析了我国跨域大气生态环境整体性协作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进展,从研究框架构建、协作治理区域范围优化与等级划分、协作治理机制与模式设计、监测网络布局优化、协作治理机制与模式的解决方案等方面,综合应用多种理论方法构建系列量化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适合我国情境的跨域大气生态环境整体性协作治理机制、模式及其解决方案。本书内容丰富,既有系统的理论性,也有突出的实践性,反映了跨域大气生态环境整体性协作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2000/02—2004/05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
1993/09—1996/07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硕士
1989/09—1993/07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士2020/01—至今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沪江领军人才”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带头人
2013/10—2019/12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级学科带头人
2012/08—2013/08 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访问学者
2009/02—2013/09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级学科带头人
2006/11—2009/01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高级工程师
2004/12—2006/1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53项科研课题,包括主持国家级项目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科基金5项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教育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应急安全与减灾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下物流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物流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瞭望工作室》(智库)首席专家;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咨询专家(应急管理方向);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
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1章 跨域大气生态环境整体性协作治理理论框架研究 3
1.1 跨域大气生态环境整体性协作治理研究背景 3
1.2 跨域大气生态环境整体性协作治理研究对象 5
1.3 跨域大气生态环境整体性协作治理研究框架 7
1.4 本章小结 11
第2章 国内外实践进展 12
2.1 国外实践进展 12
2.2 国内实践进展 17
2.3 我国跨域大气生态环境整体性协作治理的现实问题 24
2.4 本章小结 26
第3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8
3.1 跨域大气生态环境整体性协作治理理论内涵的研究进展 28
3.2 跨域大气生态环境整体性协作治理区域范围与等级的研究进展 33
3.3 跨域大气生态环境整体性协作治理机制与模式的研究进展 34
3.4 跨域大气生态环境整体性监测网络布局优化的研究进展 39
3.5 本章小结 42
第二篇 跨域大气生态环境整体性协作治理区域范围优化与等级划分方法研究
第4章 考虑污染物浓度相关性的协作治理区域范围优化与等级划分研究 45
4.1 国内外研究进展 45
4.2 考虑污染物浓度相关性的协作治理区域范围优化与等级划分方法 46
4.3 京津冀地区实证分析 48
4.4 结果讨论与政策启示 60
4.5 本章小结 63
第5章 考虑主风道方向的协作治理区域范围优化与等级划分研究 64
5.1 国内外研究进展 64
5.2 考虑主风道方向的协作治理区域范围优化与等级划分方法 65
5.3 长三角区域实证分析 70
5.4 结果讨论与政策启示 81
5.5 本章小结 84
第6章 考虑风向与风频的协作治理区域范围优化与等级划分研究 85
6.1 国内外研究进展 85
6.2 考虑风向与风频的协作治理区域范围优化与等级划分方法 86
6.3 “2+26”城市实证分析 91
6.4 结果讨论与政策启示 101
6.5 本章小结 104
第三篇 基于各类政策工具的跨域大气生态环境整体性协作治理机制与模式研究
第7章 基于行政协调手段的协作治理机制与模式研究 107
7.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07
7.2 基于行政协调手段的协作治理模型构建与求解 110
7.3 京津冀地区SO2协作治理实证研究 113
7.4 敏感性分析 119
7.5 政策启示 119
7.6 本章小结 121
第8章 基于税收手段的协作治理机制与模式研究 122
8.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2
8.2 RPCST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124
8.3 长三角区域SO2协作治理实证研究 130
8.4 敏感性分析 133
8.5 政策启示 135
8.6 本章小结 136
第9章 基于广义纳什均衡市场手段的协作治理机制与模式研究 137
9.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7
9.2 基于广义纳什均衡市场的协作治理模型构建与求解 139
9.3 长三角区域SO2协作治理实证研究 144
9.4 敏感性分析 147
9.5 政策启示 154
9.6 本章小结 155
第10章 就业效应视角下基于排污权期货交易的协作治理机制与模式研究 157
10.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57
10.2 就业效应视角下基于排污权期货交易手段的协作治理模型构建 159
10.3 汾渭平原地区SO2协作治理实证研究 165
10.4 政策启示 170
10.5 本章小结 171
第11章 经济效应视角下基于排污权期货交易的协作治理机制与模式研究 173
1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73
11.2 经济效应视角下基于排污权期货交易手段的协作治理模型构建 175
11.3 京津冀地区SO2协作治理实证研究 181
11.4 政策启示 186
11.5 本章小结 187
第12章 健康效应视角下基于排污权期货交易的协作治理机制与模式研究 189
1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89
12.2 公众健康视角下基于排污权期货交易手段的协作治理模型构建 191
12.3 京津冀地区SO2协作治理实证研究 198
12.4 敏感性分析 203
12.5 政策启示 204
12.6 本章小结 205
第四篇 跨域大气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布局优化研究
第13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的跨域大气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布局优化研究 209
13.1 国内外研究进展 209
13.2 基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的跨域大气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布局优化方法 210
13.3 实证分析 213
13.4 方法评价与讨论 227
13.5 本章小结 227
第14章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支持向量回归的跨域大气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布局优化研究 228
14.1 国内外研究进展 228
14.2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支持向量回归法的跨域大气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布局优化方法 229
14.3 实证分析 234
14.4 方法评价与讨论 254
14.5 本章小结 254
第15章 基于逐步回归分析-BP神经网络的跨域大气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布局优化研究 256
15.1 国内外研究进展 256
15.2 基于逐步回归分析-BP神经网络的跨域大气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布局优化方法 257
15.3 实证分析 262
15.4 方法评价与讨论 280
15.5 本章小结 281
第五篇 跨域大气生态环境整体性协作治理机制与模式的解决方案
第16章 跨域大气生态环境整体性协作治理应对策略研究 285
16.1 跨域大气生态环境整体性协作治理机制与模式对比分析 285
16.2 跨域大气生态环境整体性协作治理应对策略 287
16.3 本章小结 295
第17章 结论与展望 296
17.1 结论 296
17.2 展望 300
17.3 本章小结 301
参考文献 302
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