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知识产权法的一般原理进行了系统论述,对知识产权法的一系列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制度等做了清晰的界定,对知识产权的分类与特征、主体与客体、取得与归属、行使与限制、权利冲突及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做了讲解。本书对于知识产权中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权法等的介绍和抽象概括具有创新性,对于知识产权的发展具有推动性。本书介绍了知识产权各个领域的特点,对共有性制度进行了抽象介绍,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可以为读者学习知识产权提供有益借鉴。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等,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出站博士后。主要从事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的研究,运用经济学、符号学、心理学等跨学科方法进行研究。
导论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知识产权法总论1
一、知识产权法总论的学科性质2
二、知识产权法总论的功能、任务与要解决的问题3
三、知识产权法总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逻辑7
四、结论9
第一章知识产权法概述10
第一节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与特征、性质和地位10
一、知识产权法为促进知识生产的方法之一10
二、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与特征15
三、知识产权法的性质与地位16
第二节知识产权法的立法目的18
一、知识产权实定法规定的立法目的18
二、知识产权法的立法目的的学理阐释20
三、知识产权法的立法目的的实现过程与机制22
第三节知识产权法的学习研究方法24
一、法教义学方法24
二、社科法学方法30
第二章知识产权法的体系与产生演变37
第一节知识产权法的体系37
一、中国现有知识产权法律体系37
二、著作权法与工业产权法39
三、创造性智力成果权法与识别性商业标记权法41
四、传统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43
第二节知识产权法的产生与演变45
一、专利法的产生与演变45
二、著作权法的产生与演变48
三、商标法的产生与演变51
四、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与演变52
第三章知识产权法的法律原则56
第一节知识产权法的法律原则的概念、功能与整体结构56
一、知识产权法的法律原则的概念与功能56
二、知识产权法的法律原则的具体构造58
第二节知识产权法的法律原则的具体内容62
一、知识产权主体原则:独立确定的主体62
二、知识产权类型与内容原则:法律限定主义或法定主义63
三、知识产权客体原则:一客体一知识产权68
四、知识产权变动原则:公示与公信主义70
五、知识产权的权利边界原则:公共领域保留原则73
六、知识产权内在限制原则:比例原则75
第四章知识产权客体的理论范畴78
第一节知识产权客体的地位与功能78
一、知识产权客体的地位:知识产权的“支点”78
二、知识产权客体的功能79
第二节创造性智力成果的本质81
一、作品的本质81
二、发明的本质86
三、发明与作品之间的工业品外观设计与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本质90
第三节识别性商业标记的本质93
一、商标的经济功能、地位与本质94
二、其他识别性商业标记98
第四节知识产权客体的本质、自然属性与法律特征100
一、知识产权客体的本质101
二、知识产权客体的自然属性104
三、知识产权客体的法律特征107
第五章知识产权的概念、法律性质与法律特征110
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110
一、知识产权的外延式定义110
二、知识产权的内涵式定义112
三、知识产权概念的明确113
第二节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115
一、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的争论115
二、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117
三、知识产权的公共政策性118
四、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与知识产权的公共政策性之间的关系120
第三节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125
一、知识产权具有法定性125
二、知识产权是支配权126
三、知识产权是绝对权126
四、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126
五、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127
第六章知识产权的正当性129
第一节知识产权正当性概述129
一、知识产权正当性的概念129
二、知识产权正当性问题的意义130
三、知识产权正当性论证的基础130
第二节知识产权的财产权劳动理论131
一、财产权劳动理论131
二、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对知识产权的适用性133
三、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适用于知识产权的局限性135
第三节知识产权的功利理论136
一、财产权功利理论136
二、财产权功利理论对知识产权的适用性136
三、财产权功利理论适用于知识产权的局限性137
第四节知识产权的人格理论139
一、财产权人格理论139
二、财产权人格理论对知识产权的适用性140
三、财产权人格理论适用于知识产权的局限性141
第五节知识产权正当性基础的多元主义142
一、知识产权正当性基础的多元主义及其理由142
二、多元主义下各种知识产权正当性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其恰当运用143
第七章知识产权的取得与归属145
第一节知识产权的取得方式145
一、原始取得145
二、继受取得146
第二节知识产权原始归属的基本根据146
一、知识产权原始归属制度的法律意义和制度目的146
二、专利权原始归属的基本根据148
三、著作权原始归属的基本根据149
四、商标权原始归属的基本根据150
五、知识产权的原始归属规则——“创造者”原则153
第三节投资和劳动关系介入下的知识产权原始取得与归属155
一、影响知识产权原始归属的因素155
二、投资者原始取得知识产权的规则及其解释157
第八章知识产权的利用160
第一节知识产权利用概述160
一、知识产权利用的意义160
二、知识产权利用的类型与条件161
第二节知识产权的间接利用方式163
一、知识产权转让163
二、知识产权许可166
三、知识产权质押171
四、知识产权的其他间接利用方式172
五、知识产权登记173
第三节知识产权合同及其法律限制173
一、知识产权合同173
二、知识产权合同的法律限制174
第九章知识产权限制与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领域176
第一节知识产权限制的概念与法理基础176
一、知识产权限制的概念176
二、知识产权限制的法理基础177
第二节知识产权限制制度的具体内容及体系化178
一、专利法中的权利限制178
二、著作权法中的权利限制181
三、商标法中的权利限制184
四、知识产权限制制度的体系化185
第三节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领域187
一、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领域的概念、性质与客观基础187
二、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领域的价值与功能188
第十章知识产权的权利冲突与重叠保护193
第一节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概述193
一、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概念与构成要件193
二、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具体表现195
三、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原因196
第二节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处理原则198
一、保护在先权利原则198
二、公平合理、利益兼顾原则199
三、诚实信用原则199
四、公平竞争原则200
第三节知识产权重叠保护200
一、知识产权重叠保护概述200
二、知识产权重叠保护的构成201
三、知识产权重叠保护的处理202
第十一章知识产权的保护207
第一节知识产权保护概述207
一、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207
二、知识产权侵权的私力救济208
三、知识产权侵权的公力救济209
四、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调解与仲裁210
第二节知识产权的民事保护211
一、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构成211
二、知识产权侵权抗辩事由216
三、知识产权侵权的民事责任218
第三节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与刑事保护223
一、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223
二、知识产权的刑事保护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