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两条主线:社会资本-知识创造,以及知识创造-动态能力;重点关注三个问题:社会资本不同维度之间是否具有关联且对知识创造的作用路径是否存在差异;知识创造在社会资本与动态能力之间是否具有中介作用;知识创造影响动态能力的边界条件。针对上述问题,通过问卷调研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实证检验。
郗玉娟(1991-),女,山东济宁人,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联合培养(2018.10-2019.10),博士毕业论文被评为吉林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创新管理、创新生态系统。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项目1项、山东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在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 ment、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科学学研究》、《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等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实践背景
二、理论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一、研究内容
二、结构安排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社会资本理论
二、知识管理理论
三、惯例基础理论
四、动态能力理论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社会资本的相关研究
二、知识创造的相关研究
三、惯例更新的相关研究
四、动态能力的相关研究
五、文献述评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模型构建
第一节 变量界定
一、社会资本概念界定
二、知识创造概念界定
三、惯例更新概念界定
四、动态能力概念界定
第二节 概念模型提出
一、变量间作用机理
二、概念模型的构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假设提出
第一节 社会资本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
一、结构型社会资本与认知型社会资本
二、结构型社会资本与关系型社会资本
三、认知型社会资本与关系型社会资本
第二节 社会资本与知识创造的关系
一、结构型社会资本与知识创造
二、认知型社会资本与知识创造
三、关系型社会资本与知识创造
四、认知型社会资本与关系型社会资本的链式中介作用
第三节 知识创造与动态能力的关系
第四节 知识创造的中介作用
第五节 惯例更新的调节作用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样本与数据收集
一、问卷设计
二、样本选取
三、数据收集
第二节 变量测量
一、社会资本的测量
二、知识创造的测量
三、惯例更新的测量
四、动态能力的测量
五、控制变量的选择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证研究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第二节 共同方法偏差分析
第三节 无反应偏差分析
第四节 信效度分析
一、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第五节 假设检验
一、整体模型拟合检验
二、社会资本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检验
三、社会资本与知识创造的关系检验
四、知识创造与动态能力的关系检验
五、知识创造的中介作用检验
六、惯例更新的调节作用检验
第六节 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社会资本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讨论
二、社会资本与知识创造的关系讨论
三、知识创造与动态能力的关系讨论
四、知识创造的中介作用讨论
五、惯例更新的调节作用讨论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
第三节 实践启示
第四节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