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以经济强国为基础的中国梦,近10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在推动我国的经济转型。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去河南省郑州市视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的盾构机车间时了解到,中国第一台盾构机中铁一号2008年在此诞生。此后,中国制造的盾构机由于价格便宜,迅速占据了80%以上的国际市场份额,但后续发展空间十分有限。他提出了三个转变,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7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其主要内涵是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平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实现更高水平的收入,实现供需平衡。这些内涵都与品牌建设息息相关。202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 到2025年,要培育出一批一流品牌企业,中国品牌世界共享要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中国品牌综合实力要进入品牌强国前列。这为经济转型和品牌强国战略提出了具体目标。
中国经济之所以需要转型,其基本原因是我国过去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国内市场消费升级,亟须更高档次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各类产品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比重,不仅继续扩张相对困难,而且竞争者的颓势导致了较大的贸易摩擦。在这样的背景下,优质优价的经营模式显然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内外部环境。
优质优价经营模式的核心是企业要打造强势品牌,国家要建成品牌强国。强势品牌就是消费者或客户愿意以高于竞争者的价格购买和消费更多产品或服务的品牌。就像手机行业中的苹果品牌,销量最多,平均价格最高,盈利最多。2023年,苹果手机全球销量第一,达到2.35亿部,每部手机的平均价格为854美元,公司净利高达339亿美元。而我国的小米手机全球销量第三,达到1.46亿部,平均价格为170美元,公司净利只有25亿美元。将苹果品牌与小米品牌相比,苹果手机销量是小米手机的1.6倍、平均单价是小米手机的5倍,苹果公司的净利润是小米公司的13.6倍,而苹果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市值是小米公司的50倍。由此可以看出强势品牌对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因此,我们要建成品牌强国,就要在全球若干领域的主要市场上打造出一批中国的强势品牌。
从目前的情况看,尽管我国在一些领域正在快速追赶,如通信、互联网、高铁、无人机、电动汽车等新兴领域,但是总体来说,实现品牌强国的目标还是任重道远。在许多传统行业中,中国品牌仍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如饮料行业有可口可乐,日用品行业有宝洁,服装行业有耐克,零售行业有沃尔玛,手机行业有苹果,甚至电动汽车行业有特斯拉,等等。这些强势品牌都是国外的品牌。
我国怎么做才能尽快赶上去?目前国家已经有一系列战略举措出台,但要真正落实这些举措,引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民营经济的品牌建设应该是重中之重。这里有三个理由: 第一,民营经济在规模上处于重要地位。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中给出的数字,中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是由民营经济创造的。第二,民营经济所处的都是竞争行业,品牌只有在竞争行业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家电行业中的美的和格力、餐饮行业中的海底捞和瑞幸咖啡、线上零售行业中的京东和拼多多、互联网行业中的腾讯和百度、服装行业中的安踏和李宁,等等。第三,民营企业出口规模大,是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军。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4.3%,而外资企业占29.3%、国有企业占16.1%。民营企业出口额是国有企业的3.4倍。以上三个理由充分说明了民营经济在我们品牌强国道路上的重要性。
在过去一年中,中国民营经济在品牌建设中表现优异,许多民营上市公司的品牌价值都获得了较快的增长,这在《2024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蓝皮书》中有着充分的体现。这也说明,在三年疫情的严峻考验之后,中国民营经济并未一蹶不振,而是再现往日雄风,重新扛起中国品牌的大旗,为实现我国品牌强国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伟大国家,曾长期站在世界的顶端。虽然过去200年里,中国遭遇了一段落后时期,但我们并没有气馁。改革开放四十几年,我们一跃发展成世界经济大国。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持续努力,中国一定能够成为品牌强国,进而实现以经济强国为基础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赵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市场营销系主任、企业管理系主任,《营销科学学报》主编及理事长、中国市场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以及若干政府部门和国内外企业的特聘顾问。曾在美国MIT斯隆管理学院、哈佛大学商学院、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以及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做过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