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区域创新的产出总体现状、空间分布、空间相关性以及区域创新网络的互动关联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我国区域创新的空间效应;分析了政产学研四个主体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并结合模糊定性比较分析法对区域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路径展开了研究;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要素集聚、贸易开放、创新环境建设、产业集聚以及知识溢出等五种因素对区域创新的影响;选取长江经济带和福建省展开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关联以及科技服务业对区域创新发展的短板效应;结合区域创新政策的国际经验借鉴,从创新投入多样化、创新环境完备化、创新成果市场化和创新空间互动化四个方面提出推进我国区域创新的政策建议。
1 导论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内容安排
1.5 创新与不足
2 驱动机制的研究回顾及理论框架
2.1 要素集聚与区域创新
2.2 贸易开放与区域创新
2.3 创新环境建设与区域创新
2.4 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
2.5 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
2.6 国家创新能力分析框架
2.7 理论框架
3 我国区域创新的发展现状分析
3.1 区域创新发展状况
3.2 区域创新环境建设评价
4 我国区域创新的空间效应分析
4.1 要素流动
4.2 产业转移
4.3 创新要素流动
4.4 小结
5 多元主体对区域创新的作用分析
5.1 区域创新作用主体研究的文献回顾
5.2 多元主体对区域创新的影响
5.3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影响分析
6 驱动机制与区域创新的实证研究
6.1 空间计量基础模型
6.2 区域创新实证模型的构建与变量说明
6.3 区域创新实证模型的检验估计
7 区域创新发展的案例研究
7.1 长江经济带的产业集聚与创新发展
7.2 福建省的区域创新发展
7.3 小结
8 推进我国区域创新的政策建议
8.1 区域创新政策的概念及内涵
8.2 区域创新政策的国际经验
8.3 推进我国区域创新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